关于名人 Dang Thai Than 的两块墓碑

May 22, 2009 13:54

在乂安省南丹县南城乡宝农田,一座砖砌墓碑格外醒目。墓顶有两块石碑,上面刻有逝者——爱国人士邓太胜的姓名、家乡和功绩。石碑末端还刻有墓志铭撰写人潘佩珠的全名。墓志铭内容用中文大致翻译如下:

2号石碑

一号石碑:义禄县海昆乡人邓太丹先生,饱读圣贤书,舍己为人(即不愿看到国家沦亡、人民受奴役和苦难),忘我奉献,百般辛酸,千般辛苦,只为维新救国事业。他于景寿年(1910年)2月1日英勇牺牲。化龙而去。

鸡年夏(1933年)

(潘佩珠编撰)


石碑二号:爱国志士邓太丹,义禄县海昆乡人,绰号“五海先生”。十余年来,他忘我远离家乡,投身维新事业,拯救国家。1910年(庚子年)2月1日,他英勇牺牲。

唉!太好了!31年的殉道,下一个会是谁呢?


日...月...年 景辛 (1940)

潘佩珠编撰。

学者邓太丹,本名吴海,生于1873年,卒于1910年。他出生于乂安省乂禄县海昆乡(现乂泰乡)。他是邓嗣敬的侄子。他聪慧过人,年轻时就以文采斐然而闻名当地。他是潘绍南最得意的学生。32岁时,他创作了一首对联《寄居读书》。


黄实康译:


——三十二岁了,还没有长大,唉声叹气,心魂如火焚;


——百书读不完,却又读不完。独坐沉思,热情之火,点燃圣贤之炬。


他虽然读书好,但他的志向并非借书求财。他生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时代,在法国殖民者和封建走狗的残酷统治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因此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他从一开始就追随潘佩珠和强德创建维新会,并成为会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擅长筹款,动员年轻人,并组织他们跟随潘佩珠去日本的联系。


法国人对维新和同游同盟运动怒不可遏,决心要抓捕其中重要的组织者吴海。他们一直派特工跟踪他,当发现他正在潘通(今荣市宜金乡)与同志们秘密会面时,他们立即调集500名士兵包围并逮捕了他。他让同志们撤退,自己则手持手枪,静待敌人。他击毙了危险的爪牙莫杜,然后为了避免落入敌人之手而开枪自杀。他英勇牺牲,为世人树立了爱国爱民的典范!


他死后,法国人残忍地把他的尸体拖过荣市和家乡的街道,试图恐吓和粉碎乂安人民的爱国热情。他的战友和人民深感悲痛,千方百计地把他的尸体运回,并秘密地运回他妻子的家乡,也是他曾经开办学校的地方——清宣乡(现南清乡​​)的宝农田。


潘佩珠得知吴海牺牲的消息,悲痛欲绝,以为自己右臂被砍断了。1933年,潘佩珠撰写了墓志铭,并送回家乡,请人刻在石碑上,安放在吴海的墓前(1号碑)。他始终牵挂着自己挚爱的学生、最亲密、最信赖的战友,直到生命尽头的一天,在“闭上双眼”之前,他又为爱国志士邓太丹撰写了一篇更完整的墓志铭,并清楚地注明了撰写者的名字(2号碑)。1号碑上只写着“Chau Chi”,或许是担心敌人会窥探和破坏它。接下来的这块内容更完整的碑,被庄严地安放在墓前。


邓太丹墓碑上的两块墓志铭由潘佩珠撰写,缅怀了南方义安省一位杰出的典范。邓太丹墓和这两块墓碑是祖国和民族的珍贵文物,必须得到保护和珍视,为当代和未来年轻一代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做出贡献!


陶三静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关于名人 Dang Thai Than 的两块墓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