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党员记者的美好回忆

Thuy Vinh(书面) November 9, 2018 06:22

(Baonghean.vn)——旅行、相遇、见证精彩纷呈的生活,那些艰辛早已不再微不足道。我们渴望做新闻,渴望生活。

记者 Duong Huy:我的热情青春

我是义安报社(1961年)创刊之初的第一批员工之一。那时,我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可以说,在我激动人心的青春岁月里,我始终与那个亲爱的家紧紧相依。

我的新闻生涯始于……民歌和讽刺诗。当时我还是个天真的学生,对新闻业还不熟悉,只会写民歌(宣传民歌),最初的几首作品是用火柴盒填满报纸的空白处。后来,报纸上开设了“耳语倾诉”专栏,我被指派负责。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我那颗充满热情、充满想象力的心,以为报社写作只是……创作而已。但后来,被省里派去“深入基层”“培养新记者”之后,我意识到了很多事情。我收拾行囊,前往兴原省兴西县(因高禄英雄而著名)的巴苏合作社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我虽然出生在农民家庭,但家乡却没有农田。在与社员同吃同住的三个月里,我学会了如何种植整齐的葡萄藤,如何培育水蕨,还学会了辩论许多农业问题。然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犯了一些错误,无法区分混养和粗放经营。我记得当时的省委书记武实同同志读到这篇文章时,还特别指出了我犯的一些小错误。

不仅如此,三个月后,我确信自己“足够成熟”了,却意外地醒悟过来,继续被派往琼琉县参与改善合作社管理的工作。我被派往琼玉公社,与公社党委一起指导和动员人们迁移。我至今仍记得那段日子,没有什么比动员大家倾听和理解更困难的了。迁移和人口分散的政策是正确的,但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个承载着无数回忆、泪水和汗水的地方……离开并不容易。

我至今仍记得那些同意拆掉房屋搬迁的人们流下的泪水。我本人也在那次搬迁中,怀着沉重的心情,为当地人扛起了一根房屋的柱子。如今,我们鼓励人们搬迁的土地,就是现在的玉山地区。看到人们生活富足,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

对我来说,新闻生涯中最难忘的岁月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岁月。我们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写作。纸页上仍然弥漫着火药味。我记得敌人轰炸吉梦机场(义丹机场)的时候,我被派去那里报道和写作。敌人下午轰炸了,所以那天晚上我请求了一辆省军车前往。

那天晚上去机场的路上,我们不得不穿过漆黑的丛林。突然,在颠簸的小路上,在车灯前,一枚炸弹出现在路中央。我们左右为难,没有其他路可以回去,而且清理森林在旁边修一条新路也不可行,担心会引爆炸弹。我们最终做出了决定:继续前进,汽车突然转向,穿过了炸弹的机翼。幸运的是,我们安全逃脱了。

为了纪念1964年8月5日在硝烟弥漫中与美军的第一次战斗,编辑部全体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撰写文章,并及时发表了一篇报道。我们每个人都去了不同的地方。我从编辑部来到荣市机场附近的高射炮兵阵地,听到敌机在头顶盘旋,过了一会儿,我躲进了路边的掩体里。尽管经历了种种艰辛和困难,我们还是为下一期写好了报道。主编阮香还请我创作一首民歌,刊登在同一期杂志上,这首歌是:“美国人有数百架飞机/然后他们有数百万步枪手/四面八方被火力包围/然后美国老虎像燃烧的稻草一样燃烧。”

战争年代,生活艰辛。有一次,我去演州执行任务,美国的炸弹落在路上,桥梁完全被摧毁。河上的桥有一段只剩下两根枕木。我扛着自行车,正走过去,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我只好就这样站在河中央两根铁轨上,摇摇欲坠,等着飞机飞走。还有一次,我去琼吕写农业生产。我刚和一群在田里遇到的插秧工聊得热火朝天,走了200米就听到一声爆炸。我回头一看,一枚炸弹落了下来,插秧工中一人当场毙命,其他人也受伤。

奔波、相聚、见证生机勃勃的生活,那些艰辛早已不值一提。我们渴望从事新闻事业,渴望生活。报社从荣市撤离到兴原、南丹、杜良,再回到荣市,我们在曾经的土地上重建了“共同的屋顶”。我还记得,最后一次迁往荣市时,时任行政部部长的阮祥先生亲自去买竹子,做成木筏,顺着古仙河而下,编辑部的兄弟们也冲出去把竹子抬到岸边,重建了编辑部。我们一起生活,同甘共苦,在最细微的事情上互相指点。在报社记者黎贵祺先生结婚那天,我们一起挖了一条地道,准备(那天报社撤到了南丹)。

乂安报社的集体正是从这些朴素的小事中成长起来的。我心中永远萦绕着那幅画面:一页页稿纸被仔细研读,主编斟酌着每一个字句,字字斟酌,最终印出。当时,辉泉先生担任编辑秘书,身患重病,却依然每晚坚守在编辑部打字。我由衷地感激那些艰难却充满爱意的日子。我感谢乂安报社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给予我经历和成长的机会。

记者黄政: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对我来说,我在义安报社的记者生涯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事情,很多回忆,但也许退休后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情的温暖。

我回顾自己一生所拥有的一切,不说精神价值,还有报纸上带有强烈人性印记的物质价值。

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还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我大概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没有摩托车的人了。当时我在秘书处工作,Thuy Lien女士是部门主管(Lien女士后来当了总编辑)。全办公室的人都跟我商量,我得买辆摩托车骑!见我摇头,大家都劝我,说如果我钱不够,就跟办公室多借点,然后大家再出点钱帮我。然后大家都出钱了。全办公室出200万越南盾,我又跟办公室借了500万越南盾,我还有800万越南盾的存款,就足够买一辆79款的摩托车了,从“脚踏”摩托车升级为“手摇”摩托车。

记得有一次全办公室组织春游,我想趁着春游的时间,邀请大家到我安城的家做客。计划很突然,家里一点准备都没有。家里养的鸭子在很远的田野里觅食,报社的艺术家Huu Tuan被安排和我一起在家抓鸭子​​。我们俩从头到脚趟过泥巴才抓到鸭子,但回到家后,我们不会割断它的喉咙,只好把它的头砍掉。那天,我们逗得办公室里的人都笑了,砍鸭头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记得在家乡建起梦想中的房子时,同事们都来为我庆祝新房落成。领导们用一场别出心裁的表演来祝贺我。全班同学也纷纷响应。大家做了一面旗帜和一面锦旗,财务主管景女士买了一个铝盆……准备去安城县举行“剪彩”仪式。快到我家门口时,大家举着旗子和扇子,敲着盆子,高喊着口号。我和全家人都忍不住捧腹大笑。那天,巴坦先生(当时的经济部部长)种了一棵椰子树给我留作纪念。那棵椰子树很奇特,只有一人高,却已经结满了果实。至今,我的子孙后代还吃着那棵椰子树的果实,总是赞叹不已:义安报纸上的椰子,又甜又凉!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出版了两本书《妇女的故事》和《玉皇大帝奇案》,带去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当时担任社会文化部记者的洪桃女士收下了我送的书,但两次都想方设法地支持我。我坚决不肯接受,她就私下说:“你辛苦写书,工资也用来印,买几本给你当帮手,也不算什么。” 这份真诚让我感动,我知道她理解我的苦衷。

这些小故事与我为乂安报所付出的相比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它们将永远伴随着我,提醒我对编辑部的忠诚,对今天还在生活、工作和继续建设报纸的每个人的忠诚。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作为一名党员记者的美好回忆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