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对蒙族“灵魂”的热爱
来到100%苗族人居住的村庄——山河村(Ky Son,Ta Ca 公社),问谁的苗族笛子吹得最好、跳得最漂亮,你立刻会得到答案:老冲村的长老、阿姨。
![]() |
村长刘崇迪与舞蹈 |
迪出生并成长于西山乡(奇山县),从小就由祖父教导吹排箫、吹笛子和跳排箫舞。从那时起,每天下田劳作之余,排箫便成了他的知音。即使在蒙族人还过着游牧生活的时代,今天是这片山巅,明天是另一片森林,排箫和笛子依然紧紧地陪伴着他,在他穿越溪流和森林的旅途中。
1987年,经过艰苦的迁移,刘崇迪先生携妻儿决定定居大佳乡山下村,至今仍在此。在新村安顿下来后,他积极参加群众活动,先后担任村、公社团团委书记、公安副队长、党支部书记、村前委书记等职务。如今已年逾花甲的他,在村民中是威望颇高的村长。虽然生意、社会工作都很忙,但只要有空,他都会抽出时间吹排箫。有时夜深了,影音设备都关了,人们还能听到他吹出的排箫声,高亢、柔和,与潺潺溪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山林的乐声。
蒙族笛子的旋律和笛子的舞蹈对年轻人来说,有着奇特的吸引力。首先是家族的后代,然后是本村乃至其他村庄的年轻人,纷纷来到刘崇迪先生的家中,学习吹笛和跳舞。他满怀热情,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导年轻一代,因为他始终坚信,蒙族笛子的旋律和笛子的舞蹈是蒙族的“灵魂”和“生命律动”,因此他有责任将它们永远传承给后代。有时,他会放下家务,花上整整一周的时间,教年轻一代如何吹笛、跳舞以及其他乐器。最近,音乐学院在山下村资助开设了一个音乐、民间舞蹈和蒙族乐器的学习班。村里许多年轻男女都来学习。他非常兴奋,是一位积极参与教学的艺术家。
送行时,他没有演奏堪布的旋律和舞蹈,而是用独奏乐器“特拉帕莱”(Tra P'lai)演奏了一曲《呼唤情人》(Lua Gau)。旋律流畅,仿佛萦绕,仿佛抚慰,仿佛在邀请。笛声渐渐远去,与风云交融。
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