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远航的船只来说……
(Baonghean)——渔民们每次出海,除了捕捞水产品的任务外,还肩负着参与维护海洋主权和安全、参与搜救的责任。每一位渔民、每艘渔船都是“活着的里程碑”,孜孜不倦地出海,维护祖国神圣的海洋和岛屿的主权。
没有枪的士兵
35年多的海上生涯,是宜春乡春阳村渔民阮光全(1957年出生)一生难忘的岁月。他对大海的热爱难以言表,只知道不出海,心中总是忐忑不安。他拥有的155CV渔船,游历过许多海域,每月为家人带回约1亿越南盾的收入,船上每位渔民的收入也都在800万至1000万越南盾左右。许多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渔民,更是一位始终致力于维护海洋主权和安全的人。全先生说:“我的岳父在万春合作社担任了30多年的秘书,工作期间,他总是积极配合警方和边防人员的工作,监督当地局势,确保安全有序。为了延续这一家族传统,我从2003年开始记录海上事件,并向边防人员汇报。我意识到,我必须保护我的海洋,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责任,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具体行动。”
![]() |
Quynh Phuong 区(Hoang Mai 镇)的渔船队。 |
全先生翻阅着旅行日记,一行行文字记录着坐标、地点和具体内容。那些年,他亲眼目睹中国船只在我国海域肆无忌惮地捕鱼,或是船只出现走私汽油、使用爆炸物等迹象,非法捕捞海鲜,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一丝不苟。全先生记不清自己向边防部队报告了多少海上消息,但感受到边防部队的接待和迅速处置,他感到无比安心。“越南渔民不会屈服于中国船只的骚扰和侵犯领海的行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大海为家’,所以在艰难时期,他们依然坚定地坚守在海上。”全先生坚定地肯定道。
![]() |
渔民阮光全和他的海上安全日记。 |
黄梅市琼芳坊琼仙组的年轻渔民阮福山(1981年出生)说,在北部湾以及清化至岘港海域捕鱼时,中国渔船频频出现。有些渔船甚至公然挑衅我方渔船。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渔民们都能冷静应对,巧妙应对,维护海上安全。“国旗不仅表明我们的立场,也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因此,如果国旗被撕破,我们必须立即更换。每次出海,船上都会准备4到5面国旗,以便在需要时更换。国旗象征着船只,象征着我们不断增强的渔民力量。我们的海洋和岛屿走到哪里,我们的国旗就到哪里。”阮福山坦言。
救朋友如同救自己
海上危险重重,事故频发,随时可能降临渔民头上。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边防人员,每一位渔民、每艘渔船都是最快、最有效的救援力量和手段。在各县海上,遇到灾难时守望相助的典范和事例数不胜数。在海上航行十多年,阮福山的渔船已成功救起9艘遇险渔船。最难忘的是,当陈文明的渔船在白龙威海域遇险时,他与战友们一起跳入水中施救。
谈及此事,山先生回忆道:2013年春节25日,陈文明先生的渔船(来自琼芳郡)被“平明号”(来自海防)货船撞击,导致船体穿孔,海水涌入。当时,山先生的渔船距离渔船约30海里。他通过无线电收到消息后,立即收起渔网,前往救援。 “我们靠近后,发现船破了,涌进了很多水,于是我立刻跳进海里,和兄弟们一起用防水布盖住船头,把船往后拉。如果我们的船没及时被救起,明先生的船肯定沉了。我救朋友的船时,并没有想过要报答他,因为每个出海的人都难免会出事。所以,救朋友就像救自己一样。”孙先生说。
2014年,清化渔民的一艘渔船在末岛附近捕鱼时突然搁浅沉没。家住门罗镇义水坊9号楼的冯巴图先生接到消息后,立即召集船上的工作人员,乘两艘船前往末岛救人。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小时后,冯巴图先生的船靠近了,并与边防人员一起将渔民全部安全救上船。为了打捞小船,冯巴图先生的两艘渔船用绞盘将小船拉上来拖回岸边。冯巴图先生说:小船在水中挣扎了将近一天,终于被打捞上来并拖回岸边。当时我只希望救人和船,没有想其他任何事情。后来,出事船的船主也来向他道谢,但所有海员都明白,意外难免,互助必不可少,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对渔民来说,互助是一种责任,这可以理解。大海往往冷漠无情,但渔民不能如此,这也是渔民自信出海的一种方式。
为了鼓励和激励渔民出海捕鱼,积极参与保卫祖国海洋岛屿主权和安全,边防指挥部组织了“致出海渔船”活动。活动将热爱祖国的讯息传递到出海捕鱼的渔民们的心中,从默默牺牲在偏远岛屿的边防战士,到英勇捍卫海洋岛屿主权、拯救遇险人员的边防战士;再到充满爱国情怀、勤奋工作、坚守海上、勇敢维护祖国主权的勇敢渔民……2014年,乂安省边防指挥部向15名渔民赠送了礼物,他们均与边防部队和地方政府一道,为继续维护祖国海洋岛屿主权做出了贡献。出海时,每个渔民、每艘船只都是神圣的主权里程碑,提醒国际社会越南人民对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浪都怀有神圣的热爱,决心在任何敌人面前不退缩,永远捍卫领土完整。
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