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恐法案为何引发争议?
(Baonghean)——12月27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第一部反恐怖主义法案。该法案于2016年1月1日生效,被认为是应对国内恐怖主义和维护世界安全的一项举措。该法案已获得159名代表的批准,但中国的法案引发了诸多争议。
中国希望增强其影响力
![]() |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刚刚通过了首部反恐法案。图片来源:digitaltrends。 |
中国首部反恐法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上获得通过,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武装警察部队经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可以出国执行反恐任务。
此外,经国务院和东道国批准,中国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部队还可以派员出国参加反恐任务。新法案还要求在中国运营的科技公司在当地政府要求时移交敏感用户信息。
法案规定,除经反恐部门指定的媒体外,其他媒体不得发布现场目击者、人质或负责处理事件的官员的个人信息,并要求加强对个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涉恐信息的控制。
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背景下,这项法案是必要的。在大会上,中国代表一致认为,恐怖主义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此外,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开始应对自称“伊斯兰国”(IS)的极端组织的崛起,因为一名中国公民被IS处决。尽管此前《刑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纳入反恐条款,但该法的颁布将为北京应对伊斯兰激进分子严重威胁的行动提供法律依据。
反恐法案的通过也被视为对伊朗的鼓励。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的顾问机构——协调委员会秘书最近肯定了中国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发挥的作用,他表示:“中国可以通过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斗争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来帮助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果中国能够这样做,伊朗也可以通过与中国穆斯林社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来打击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极端主义。”
舆论认为,除了解决国内“挑战”之外,这也是中国“肯定”其在地区角色、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良好机会。
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
![]() |
北京的新法案引发争议。图片来源:digitaltrends。 |
尽管该法案是根据当前安全要求通过的,但中方的努力并未达到包括世界多国人权组织、企业和政界人士在内的多方期待。
这可以理解。新的反恐法案将赋予中国对科技公司运营的完全控制权,或者使政府更容易规避日常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此前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时曾对该法案表示担忧。美国国务院表示,中国的该法案“弊大于利”,将限制美国在华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尽管目前尚未做出具体回应,但美国领导人的言论很可能会对许多美国科技公司在华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中美关系的一道障碍。尽管“这项法律不会影响正常的商业运作,不会侵犯知识产权,不会妨碍言论自由……”等措辞颇具“保护性”,但“要求企业开设后门”的做法仍将持续阻碍两大国之间建立互信。
清贤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