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副社书记的简单工作
他皮肤黝黑,衣着简朴,初次见面时,我以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农”,但我错了。他就是阮文禄——红州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他坦言:“我白天是公社干部,但下班后,我就是真正的老农。目前,我领到了近两公顷的高地,用于整治和种植水稻。不久前,我还领到了居民区垃圾清运的职责。”
(Baonghean)-他皮肤黝黑,衣着简朴,初次见面时,我以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农”,但我错了。他就是阮文禄——红州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他坦言:“我白天是公社干部,但下班后,我就是真正的老农。目前,我领到了近两公顷的高地,用于整治和种植水稻。不久前,我还领到了居民区垃圾清运的职责。”
吕先生卷起裤腿,领我来到田里,来到他亲自投资的田里。吕先生吐露心声:这里就是Tram田,以前是高地,公社有人分得过来种水稻,但一段时间没有成效,都还给了公社,因为地块分散,没有灌溉水。看到这块地荒废已久,2010年,他提出把这块地承包给公社,改种成稻田。征得公社同意后,他回家和妻子商量,但妻子坚决反对,理由有很多:一是两个孩子上学,妻子在荣市开餐馆,他一个人没法种;二是那块地以前从来没有人种过水稻。虽然妻子和孩子不同意,但他还是执意要种。他首先进行分区规划,雇人挖筑堤坝,疏浚沟渠,修建水闸,积极提供灌溉用水。
整个3.7英亩的高海拔土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规划成7块平地,每年种两季稻米,花费了3000万越南盾雇佣工人挖土填土。接下来,他又投资8000万越南盾购买拖拉机、收割机和机动喷雾器,为生产服务。到了季节,他亲自驾驶拖拉机耕地,雇佣工人插秧,一切照料都亲力亲为。一年两季稻米,只要精心照料和灌溉充足,Tram Dong地区总是获得大丰收。冬春作物通常产量为8-9吨稻米,夏秋作物产量约为5吨。虽然产量不如良田高,但这样的高海拔土地已经很成功了。算下来,每年收割13吨稻米,扣除所有成本,从雇佣工人到投入肥料、种子等,总共是3500万越南盾,相当于6吨稻米,剩下的就是利润。刘先生坦言:“我这样做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人力投资的有效性,‘只要人的努力,石头也能变成稻米’。”
卢先生(最右边)和洪洲居民在该地区收集垃圾。
作为一名不怕吃苦耐劳、家中又有农机具的地方干部,2013年初,刘先生又承担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在居民区试点收集生活垃圾。红州公社是红原县东南部各公社的中心,辖区内有4所学校和许多机构,尤其是米市场——该地区的贸易中心。2012年之前,在红州公社,人们随处乱扔垃圾,从中心城区到拉姆河沿岸的生态旅游路线、558省道、42号堤坝,再到河岸、运河堤岸,甚至公社的体育场,到处都是。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村庄的美观,2013年初,红洲公社党委、政府实施了垃圾清运项目。项目实施初期,遇到了诸多困难,例如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尚不充分,专业的团队缺乏项目开发和实施经验。为了引导群众逐步认识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刘先生主动请缨,成立了垃圾清运队,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试点。
按照公社与荣市城市环境公司签订合同,每月两次清运的方式,临近清运日,他就开着自家自制的多功能拖拉机,充当拖拉机,和垃圾清运队队员一起,挨家挨户清运到公社垃圾转运站。这样,以前各处堆积的垃圾和群众日常产生的垃圾,都集中到一起清运了。
阮文鎏先生高兴地说:“环保防病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本着干部的责任感,在头三个月里亲自带队参加公社垃圾清运队,并且自费把垃圾运到清运地点,没有向公社和群众收一分钱。通过实际行动和坚持不懈的宣传,让大家感受到垃圾清运的好处,从而转变观念,共同保护环境。”
在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红洲公社的垃圾清运活动得到了各社团和工会的积极参与。公社妇联牵头开展了这项活动,积极动员妇女参与环境卫生工作,将公社和村落公共区域的垃圾清运至中转站。同时,妇联还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妇女会员和家庭每天收集和分类生活垃圾,确保在新的规定日期,清运队的车辆能够到户将垃圾运送到清运站。
2013年3月至6月,红洲共向省垃圾收集站清运生活垃圾200多立方米,其中150多立方米是多年积累的垃圾,使红洲村的村道巷道整洁美观,群众环保意识增强。
凭借其言行上的创造性工作,为地方运动带来变革,近日,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阮文琉被兴原县委授予“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的典型代表称号。
文章及照片:Xuan Ho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