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光莱的镜头下的“时事浪潮中的越南”

February 8, 2013 19:51

尽管他已离开新闻界三年多,我们新闻工作者仍愿意称他为记者——他就是胡光莱记者。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人民军报》读者的记忆中——他是当代越南报刊的犀利评论员;他是首都党报《河内新报》的热情主编。2012年底,他以《时事浪潮中的越南》为题,由人民军出版社出版,向读者介绍了他撰写的《时代评论》集,这本集子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尤其是在越南革新初期的越南局势。

(Baonghean)-尽管他已离开新闻界三年多,我们新闻工作者仍愿意称他为记者——他就是胡光莱记者。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人民军报》读者的记忆中——他是当代越南报刊的犀利评论员;他是首都党报《河内新报》的热情主编。2012年底,他以《时事浪潮中的越南》为题,由人民军出版社出版,向读者介绍了他撰写的《时代评论》集,这本集子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尤其是在越南革新初期的越南局势。

胡光利出生并成长于琼琉县琼多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却以学识渊博而闻名。童年生活艰苦,但求学的梦想驱使他努力学习,考入了义安省著名的专科学校——潘佩珠学校。从潘学校开始,他的学业蒸蒸日上,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并有机会出国留学。1979年,他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罗马尼亚)外国语文学系。1979年从欧洲回国后,他自愿参军,参加速成军官训练班,成为人民军报(QĐND)的记者,并被派往祖国北部边境艰苦危险的前线部队。



记者何光莱

经过三年的实践,他于1981年底调入人民军报国际新闻部。他的新闻生涯足迹遍布数十个国家。他视野开阔,理解力深刻,敏锐的洞察力、报道能力、评估能力和预测能力,创作出犀利、深入、独到的评论文章,深受读者喜爱。他与胡光莱一样,认为国际报道与越南始终息息相关,反之亦然,越南报道也始终融入世界潮流之中。

胡光莱在人民军报《国际评论》栏目担任主笔28年,撰写了数百篇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章,在每个敏感的重要政治时刻都发挥了引领作用。《时代评论》选集标题为:“时事浪潮中的越南”本书根据问题群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真相与观点:在这一部分,作者或以《战争叫和平》一文,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越南民主、人权、宗教等问题上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以《他们在西原“热点”看到了什么?》一文,以犀利的笔触,驳斥敌人通过“和平演变”进行的诬蔑和歪曲论调;或以《时代之风》一文,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政权走向崩溃的动乱背景下,以敏锐的眼光,对“历史转折点”的深刻洞察,在艰难的背景下审视越南革命,并充满信心地对一个懂得如何度过“历史转折点”的焕然一新的越南做出良好而有力的评估……

第二部分:“需要新的视角”:在这一部分中,记者胡光莱用全部笔触描述了过去二十五年来越南与美国关系的起伏:禁运时期的紧张和复杂性;经历了许多起伏,最终到达了越南与美国两国关系正常化与合作发展趋势的必然转折点,这是这一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部分:和平时期的“生育”:这是越南克服困难、摆脱世界风浪的时期,越南人民以勇气和智慧,转变思想和行动,乘着时代之风,不断前进。

第四部分:“朝着龙的方向”:在这一部分,他表达了对河内炽热而浓烈的热爱之情。他用政治笔触和散文风格,在《红河之声》一文中,憧憬着河内,为河内——这座英雄之都、和平之城、文明之都而感到自豪。作者预感到了我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越南的处境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国的处境是处于文明交汇点、重要交流点、最复杂、最敏感的国际关系点的国家。机遇来了,挑战也来了!”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创造地位——应对地位;创造力量——运用力量。”

越南记者协会前主席潘光在评价胡光莱记者时十分自豪:“……经过多年勤奋的阅读、学习、观察、思考和写作,他最近的作品文笔流畅,层次丰富,闪烁着文学的光芒。他把乂人与生俱来的坚韧、果敢、好学、毅力等品质进一步发扬光大,融合了升龙学者的优雅、精湛和精致,以及对血肉之爱的河内灵魂……胡光莱不愧是琼台村的儿子,琼台村是阮诗女王胡春香等众多名人的故乡。他以评论、散文、随笔等形式,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阅读他的《时间》一书,我们看到,在艰难困苦中,越南依然充满活力,升龙——河内文化的光芒依然闪耀。”闪耀着我们民族最崇高的价值精髓”。

28年来,这位军人孜孜不倦地从事文字工作,他收集了66篇文章,收录在《时代评论》一书中:“时事浪潮中的越南”胡光莱上校记者以其辩证多维的视角,笔触始终瞄准时事核心,抓住关键问题,吸引读者的目光。他总是敏锐地捕捉到每一次“冲击”、每一次“潮流”的推移,并做出犀利的点评;他以作家的勇气和深刻理解力,分析、判断和预测时事的“未知”,清晰地展现出作家在充满事件、需要时事预感的时代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帮助后世理解并致力于解释和回答一个重大问题:越南为何能在时事风暴中屹立不倒?越南将如何在一个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中继续前进?

胡光莱数十年写作生涯,其中担任《人民军报》副总编辑五年,荣获九项国家新闻奖,包括五项一等奖。根据工作需要,他“脱下”军装,转而投身民间新闻事业,自2008年1月起担任《新河内报》总编辑。胡光莱在首都一家报纸担任总编辑仅三年,就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工作、文笔流畅的记者,而且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慈善事业和人道主义工作。2008年,在创纪录的寒流中,义安省西部各县(如贵州和贵合)的人民通过《新河内报》发起的“温暖乡村火种”活动,感受到了首都的温暖。他和《河内新报》发起了这项活动,并动员家乡的企业,向包括义安省在内的13个北部山区省份的贫困人口捐赠了1000头水牛和奶牛。他的“温暖的火”计划……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贫困家庭,在寒冷而匮乏的冬日里温暖了他们的心。

在他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先后担任首都主要报纸的副总编辑和总编辑。尽管工作繁忙,但他的生活中却充满了运动,尤其是足球和乒乓球。对足球的热爱赋予了他健康、快乐和勤奋。他说道:“对足球的热爱永无止境,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他出生于1956年——PV),我仍然每周踢足球。2010年,我的右臂骨折,不得不打上石膏,但只要有机会参加友谊赛,我就不会错过任何一场比赛。” 事实上,2009年,当他担任河内新报总编辑时,他履行了对家乡党报——乂安报的承诺,尽管当时正值雨季,街道被水淹没,他还是带领报社的球迷来到了洛门,与乂安报一起踢足球。比赛在瓢泼大雨中进行,但两队都拼尽了全力,在担任前锋的首都报业队的义安同事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010年3月,他被任命为河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祝贺他——一位在河内声名鹊起的乂安之子。媒体对他不再从事专业记者工作深感惋惜。虽然他并非记者出身,但他的写作依然丰富,源源不断。他仍在写作,而且比以前写得更多,探讨时代的棘手问题,解读生活的需要。令人惋惜的是,我们仍然祝贺他——一位才华横溢、富有政治勇气、在世界动荡中始终坚定不移、始终“锚定”在读者心中的作家。


何银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记者何光莱的镜头下的“时事浪潮中的越南”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