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述革命乡村的和平故事
春花寺位于义安省雄原南乡(原雄龙乡,后改称龙舍乡)春花村。这里是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民众抗议的起点,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交汇点。如今,这座历史遗迹已成为革命传统的“红色地标”,旨在让后代能够继续书写和平的故事……
“红色地址”汇聚历史事件
八月秋日,在香烟缭绕的静谧通风处,参观了春花寺这座历史文化遗迹。春花寺的文物管理员兼守护者黄登雄先生(1952年生)说道:这座寺庙建于17世纪,位于义安省兴原县富龙乡龙古乡安富村。
该寺庙供奉村神以及曹山和曹嘎,这两位神灵在民间信仰中保卫国家、帮助人民。

在抗战期间,该寺庙是革命干部的集会场所,是革命群众集会示威的出发点,并于 1930 年 9 月 12 日凌晨 3 点悬挂旗帜,宣布整个雄原县的战斗命令。
《雄龙公社党委史》(旧版)记载了1930年9月12日发生的历史事件:“针对义静省人民的斗争运动,特别是1930年8月30日和9月6日南丹县农民的示威游行,中央地区委代表黎春道同志主持召开了扩大会议,基层党组织代表也参加了会议,讨论于1930年9月12日在整个雄原县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措施。 阮玉嵘同志,一位来自春和-龙居的党员,被任命为总司令。阮维同志和阮熙同志将党旗挂在春和寺的漂木树顶上,标志着整个雄原县的战斗命令下达。“。”

高高飘扬的旗帜象征着劳动人民的团结,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能够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及其傀儡政府,反抗高额税收和关税……
玄华寺文物管理员兼守护人黄登雄先生分享说,他听村里的长者讲述:为了筹备集会,根据党支部的指示,党员和村民砍伐了三棵老竹子,将它们连接起来做成旗杆。旗杆被固定在玄华寺前一棵古老的漂木树顶上。
1930年9月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一面红色的镰刀锤子旗在空中飘扬,号召来自南丹省雄原市的8000人举行集会……

《雄龙乡党委史(旧版)》对这次集会的气氛记载如下:“1930年9月12日凌晨3点,大批来自富龙乡及周边地区的农民,手持棍棒、长矛、绳索和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涌向春花寺,随后游行至安春车站,捆绑站长并切断电话线,企图破坏敌军的通讯线路。面对示威的势头,法国殖民者调集士兵鸣枪示警,要求驱散示威人群,但民众依然列队整齐地向政府机关进发。当队伍抵达老挝境内时,法国殖民者动用飞机向人群投掷炸弹,造成217人死亡,125人受伤,其中包括43名富龙乡居民。
根据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现义安博物馆-义静苏维埃馆)的文献记载,1930年9月12日的示威游行吸引了来自富龙、通浪和南金三个公社的8000多人参加。按照计划,群众聚集在春花公社会所,游行至安春车站,然后前往雄原县府,向县长递交诉求。然而,这场示威游行最终被法国殖民者及其爪牙血腥镇压。
1930年9月20日,按照党的政策,来自春花、安寿、顺德、义山和安富村的农民聚集在春花庙,为在1930年9月12日事件中丧生的人们举行追悼会。
从 1930 年 9 月起,群众斗争运动发生了变化,义静省(义安省、河静省)许多地区的农民用简陋的武器连续进行抗议,并多次袭击区政府。
执政政府陷入混乱;法国官员日夜焦虑不安,四处寻找避难所。在这种动荡中,许多地方的傀儡政权崩溃瓦解,最终导致了苏联政府的诞生。

1946 年和 1947 年,该寺庙曾是锻造武器弹药的地方(范鸿泰工程车间),后来又成为食品仓库,为抵抗法国的战争提供服务。
从1955年到1964年,这座寺庙被用作雄龙公社(旧)儿童的学校;1964年抗美战争期间,寺庙被敌军炸弹炸毁,村民们将其拆除,用作公社和村委会办公场所。在此之前,一些祭祀用品已被移至家族的祖庙。

后来,寺庙得到了修复,但不幸的是,1930 年 9 月 12 日事件中,人们悬挂旗帜的那棵古老的漂木树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寺庙院子正前方,竖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清楚地写着:“1930年9月12日凌晨3点,革命群众聚集在此抗议,在漂木树上悬挂镰刀锤子旗,标志着整个雄原县的斗争正式开始。春花寺被载入越南共产党领导的1930-1931年义静苏维埃的历史。“。”

根据2010年12月30日第6409/QD-UB号决定,宣和寺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遗迹。寺庙内建有一座纪念碑,纪念原雄龙乡(现雄原南乡)的烈士。
如今,这座建筑群已成为历史、文化和精神圣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敬献香烛。
继续讲述和平的故事。
目前,当地党委和政府正在实施多项同步措施,以更好地保护、修复和弘扬宣和寺的历史价值。
与此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向几代人,特别是该地区的年轻一代和学生,灌输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的地方。

寺庙紧邻龙沙中小学(旧校址),据寺庙管理员兼经理介绍,学校会在这里举办一些传统教育活动,例如接纳社团成员、团队成员的仪式以及历史讲座。学年期间,学校每周都会安排学生打扫寺庙。
但自 2025 年以来,这项工作一直由雄原南乡警察青年团负责执行。

在寺庙院内一棵绿荫蔽日的榕树下,雄原南乡警察青年团书记阮明泰英中尉对我们说:“为了践行饮水守水之道,报恩感恩,弘扬英雄苏联祖国的革命传统,乡警察部队负责照管和保护春和寺历史文化遗迹和乡烈士纪念碑。
因此,雄原南乡警察青年团每周都会组织一次大扫除和树木修剪活动。此外,在农历十五和初一,该单位还会组织官兵敬香献花,表达官兵们对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保卫祖国和平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的深切缅怀。

秉承着革命祖国“带头”的传统,春花村如今也成为兴元南乡建设新农村地区的先锋单位,拥有干净宽敞的水泥村道和小巷,并在国庆节悬挂国旗庆祝。
现代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仍然保留着传统乡村的宁静祥和。

春和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长黎明泰先生激动地说:春和村党支部将继续弘扬革命传统,始终坚持村里的政治“核心”作用,弘扬干部和党员的开拓进取精神,特别注重为党培育“红色种子”。

目前,春花村党支部有40名党员。自2025年以来,该支部吸纳了2名新党员(分别来自青年团和农民协会)。除了发展农业,村民们还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全村有近200人在海外工作。得益于此,村民们的生活日益富裕。
2024年,全村总收入将达到490亿越南盾,人均年收入将达到5500万越南盾。2025年,党的决议设定了总收入达到760亿越南盾的目标,人均年收入将达到6500万越南盾。目前,该村共有296户人家,其中只有3户是贫困户,占比超过1%(贫困户主要为长期患病或残疾人),没有新增贫困户。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到2024年,全村总收入将达到490亿越南盾,人均年收入将达到5500万越南盾。到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总收入达到760亿越南盾,人均年收入将达到6500万越南盾。除了经济发展,村里还注重宣传、教育和道德人才培养,让村民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不负革命祖国的传统。这才是当代和后代继续书写先辈和平篇章的方式。”村长黎明泰说道。
雄原南乡共有9处列级文物,其中1处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8处由乡管理,另有20处文物根据省人民委员会第201/2018/QD-UBND号决定列入名录。两级政府稳定后,雄原南乡立即召开会议,讨论保护和提升当地文物价值的问题,其中包括春华寺历史文化遗址。
因此,公社指示文化部门在每个文物处设立管理委员会,颁布具体操作规程;与村前线工作委员会和文物保护组织密切协调;呼吁社会资源用于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保护文物不仅可以保护文化遗产,还有助于发展旅游业,并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
黄氏怀清女士——兴原南乡党委委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