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延续革命乡村的和平故事

嘉辉 DNUM_CEZAIZCACF 17:50

春化寺位于义安省原雄龙乡(后更名为龙舍乡)现雄原南乡的春化村。这座寺庙是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人民抗争运动的发源地,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交汇之地。如今,这座历史遗迹群已成为传承革命传统的“红色遗迹”,旨在让子孙后代能够续写和平的传奇……

《红色地址》汇聚历史事件

八月的秋日里,在清静、通风、香烟缭绕的空间里参观历史文化遗址春化寺,春化寺文物管理人、寺院维护人黄当兴先生(1952年出生)说:该寺建于17世纪,位于乂安省兴原县富龙县龙居乡安富村。

庙内供奉有护国济民功绩的村神和民间信仰的曹子、曹阙两位神灵。

img_1065.jpg
春化寺的历史文化遗迹。图片来源:GH

抗战时期,该寺是革命干部聚集的地方,是革命群众游行示威的出发点,也是1930年9月12日凌晨3点悬挂全兴原县战斗旗帜的地方。

《红龙公社党委史》(旧)一书中记载了1930年9月12日这一历史事件:“响应义静人民的斗争运动,特别是1930年8月30日和1930年9月6日南丹县农民的示威游行,中部地区党委代表黎春道同志主持召开基层党组织代表扩大会议,讨论在1930年9月12日在全兴原县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措施。 春化龙居县党员阮玉娥同志被任命为总司令。党旗由阮威同志和阮惠同志悬挂在春化寺的浮木顶上,标志着整个兴原县的战斗秩序。”。

img_1058-1-.jpg
春化寺历史遗址。图片来源:GH

那面高高飘扬的国旗形象,号召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及其傀儡政府,反抗高额的赋税和关税……

春化寺舍利管理人兼寺院守护者黄登兴先生说,他听村里的长辈们讲述过这样的故事:为了筹备集会,根据支部的任务,党员和群众砍倒了三棵老竹子,把它们连在一起做成了一根旗杆。旗杆就系在春化寺前一棵古老的浮木树梢上。

1930 年 9 月 11 日夜间和 9 月 12 日凌晨,红色的镰刀锤子旗升起,飘扬,号召在南丹、兴原等地举行 8000 人集会……

img_0791.jpg
春化寺文物管理人兼寺主黄当兴先生讲述春化寺的历史。图片:GH

《红龙公社党委史(旧)》一书对这次集会的气氛作了如下的记录:1930年9月12日凌晨3点,富隆乡及周边地区的大批农民手持棍棒、长矛、绳索、红旗、锤子和镰刀,涌向春化寺,随后游行至安春车站,捆绑站长,剪断电话线,切断敌人的通讯线路。面对示威的势头,法国殖民者出动士兵鸣枪示众,要求驱散示威队伍,但群众仍然排成整齐的队伍,直奔政府办公楼。当队伍到达泰寮时,法国殖民者派飞机向人群投掷炸弹,造成217人死亡,125人受伤,其中包括富隆乡的43人。

根据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现义安博物馆-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的文献记载,1930年9月12日的示威游行吸引了来自富隆、通朗和南金三个乡的8000多名民众。按照计划,民众先在春化乡集结,然后前往安春车站,最后游行至兴原县政府,向县长表达诉求。然而,这场示威游行最终被法国殖民者及其爪牙血腥镇压。

1930年9月20日,为贯彻党的政策,春化、安寿、顺德、义山、安富等村农民聚集在春化寺,举行追悼会,悼念1930年9月12日事件中牺牲的同胞。

春化寺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员兼管理人黄登兴先生讲述当年发生的历史事件。片段:GH

从1930年9月起,群众斗争运动发生了变化,义静各县(义安、河静)农民连续举行示威游行,手持原始武器,多次冲击县公所。

执政政府一片混乱,法国官员日夜焦虑不安,四处寻求庇护。这场斗争导致许多地方的傀儡政府机构崩溃,苏维埃政府由此诞生。

517587127_755008983581382_5706507007363945262_n.jpg
兴元南乡领导与春化寺历史文化遗址群及乡烈士纪念碑管理员、管理人交谈。图片来源:CSCC

1946年至1947年,该寺成为锻造武器弹药的场所(范鸿泰工坊),后被用作粮食仓库,为抗法战争服务。

1955年至1964年,该庙曾被用作旧红龙公社子弟的学校;1964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该庙遭敌军炮火轰炸,百姓遂将其拆除,改作公社、村委会办公处。此前,部分祭祀品被移至家族祠堂。

d74e1a30076e8f30d67f.jpg
春化寺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员正在讲述该寺的历史。图片来源:PV

后来,寺庙得到了修复和维护,但遗憾的是,当年悬挂九一二事件号召民众支援的旗帜的那棵古浮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庙前院内立有一块碑,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这里是革命群众游行示威的起点,他们在榕树上悬挂镰刀锤子旗,标志着1930年9月12日凌晨3点整个兴原县开始斗争。春化寺被载入越南共产党领导的义静苏维埃1930-1931年史册。”。

img_0857.jpg
春化寺于201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遗产。图片来源:GH

根据2010年12月30日第6409/QD-UB号决定,春化寺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遗迹。在寺内建立了旧兴隆乡(现兴原南乡)烈士纪念碑。

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历史、文化和精神圣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民众和游客前来参观、香火。

延续和平的故事

目前,当地党委、政府正在同步采取多项措施,更好地保护、修复和弘扬春化寺的历史价值。

同时,这里也成为一代又一代特别是年轻一代和当地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战斗精神教育的场所。

img_0946.jpg
春化寺的管理人与兴原南乡警察青年联盟成员探讨了这里发生的历史事件。图片:GH

寺庙的位置紧邻龙舍中小学(旧校区),据寺庙管理员兼管理人员介绍:“这里是学校组织传统教育活动的场所,例如工会成员、团队成员的入会仪式,以及历史讲座。在学年期间,学校每周都会派学生打扫寺庙校园。”

但自2025年起,这项工作将由兴原南乡警察青年联盟负责执行。

img_0908.jpg
兴原南乡公安青年团负责维护和保护春化寺及该乡烈士纪念碑。图片:GH

兴元南公安局青年团书记阮明泰英上尉在庙内榕树下与我们交谈时说:“为了践行饮水思源道德,报答恩情,弘扬英雄的苏维埃祖国的革命传统,公安局肩负着保护春化寺历史文化遗迹和公安局烈士纪念碑的重任。

兴元南乡公安局青年团书记阮明泰英上尉就春化寺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维护工作进行讨论。视频:GH

为此,兴原南乡警察青年联盟每周都会组织进行大扫除和树木修剪。此外,每年农历十五和初一,该单位都会组织官兵上香、献花、敬献花圈,表达官兵对在民族解放和保卫祖国和平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深切敬意。

518442697_122110359740936559_7091564112743618979_n-1-.jpg
兴原南乡公安青年团在公社烈士纪念碑和春化寺遗址上香。图片来源:CSCC

春化村以革命祖国“带头”的传统为荣,如今也已成为兴原南公社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单位,村里水泥路面宽敞整洁,悬挂着五星红旗,欢庆国庆。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却依然保留着传统乡村的宁静祥和。

img_0979-1-.jpg
宣和家乡红阮南公社日新月异。照片:Khanh Ly

春化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长黎明泰激动地表示:春化村党支部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始终发挥村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注重为党培育“红色种子”源头工作。

img_1038-1-.jpg
春化村村长黎明台(左)对革命家乡的变化感到兴奋。图片:GH

目前,春化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0名。截至目前,该支部已吸收2名新党员(分别来自团支部和农会)。除了发展农业,该村还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全村有近200人在国外工作。得益于此,村民的生活日益富裕。

2024年,全村总收入将达到490亿越南盾,人均年收入将达到5500万越南盾。2025年,党的决议提出全村总收入达到760亿越南盾的目标,人均年收入将达到6500万越南盾。目前,全村共有296户家庭,其中贫困户3户,占比超过1%(均为长期患病、残疾人员),没有新增贫困户。

515437368_122115650036936559_8630642555848725926_n.jpg
兴原南乡警方在全国各级党代会及政治活动召开前后开展严厉打击犯罪的专项行动。图片:CSCC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2024年,全村总收入力争达到490亿越南盾,人均年收入力争达到5500万越南盾。2025年,我们力争实现总收入760亿越南盾,人均年收入力争达到6500万越南盾。除了发展经济,全村还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大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都能无愧于革命祖国的传统。只有这样,我们子孙后代才能继续书写先辈们的和平传奇。”——村长黎明台说道。

兴元南乡共有9处级别文物,其中1处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8处由乡管理;20处文物根据省人民委员会第201/2018/QD-UBND号决定列入清单。两级政府体制稳定后,兴元南乡立即召开会议,讨论保护和提升本地区文物价值的问题,其中包括春化寺历史文化遗迹。

为此,该公社指示文化局在每个遗址成立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密切与村委会工作委员会和遗址保护组织之间的配合;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修复和保护遗址。

保护文物不仅保存了文化遗产,也为旅游业发展和年轻一代的传统教育做出了贡献。

黄氏怀清女士 - 兴原南社党委委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延续革命乡村的和平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