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隐喻
(Baonghean)——她是战争的受害者,被橙剂摧毁。她的人生仿佛走到了尽头,不再有任何希望……这时,民歌给了她信心和力量,让她暂时忘却了悲伤的日子。
![]() |
琼花女士(最右边)指导人们练习民歌。 |
战争的痛苦
和山乡(Anh Son)艺术家阮氏清(1953年生)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一位残疾女孩,她对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女孩写信分享,并诚挚地邀请艺术家到她家,教她唱民歌。艺术家阮氏清心生怜悯,与丈夫骑着一辆旧摩托车,行驶了50多公里,找到了信主人的家。看到信主人的处境,阮氏清女士被她的才华和热情,尤其是她克服逆境的决心深深打动。她热情地教导女孩,帮助女孩辨别每首义静民歌,纠正每句歌词,以及如何提高或降低音调……
按照安排,我们来到了江山同乡(Do Luong)西春村,见到了给艺术家阮氏清写信的残疾女孩黄氏琼花。她坐在家门口的塑料椅子上,手里拿着笔记本,周围围着几位正在练习唱民歌的邻居。我们解释了这次突击拜访的目的,琼花的母亲说道:“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温暖,而且马上就要举行文化交流活动了,所以附近的妇女们都来请琼花教她们唱民歌。虽然看起来只是这样,但琼花已经帮助村里和乡里赢得了许多文化奖项。”趁着大家休息的时间,我们和这位对家乡民歌充满热情的残疾女孩聊了聊。
她出生于1976年,这一年象征着国家完全统一,抗美战争胜利。她的父母——黄泰和(1949年)和太氏清(1950年)——一直等到战争完全胜利的那一天才举行婚礼,尽管他们的爱情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抗美战争期间,黄泰和是解放军文工团的成员,而太氏清是总后勤部的一名战士,主要在长山山区执行任务。战争让他们有机会相遇,并在枪声停止后,共同怀揣着要建立一个幸福家庭的愿望。幸运而幸福的是,当两人看到和平旗帜,并肩走在充满欢呼声的婚礼殿堂时,这个看似脆弱的愿望最终实现了。随后,这位长山女兵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共育有四个孩子。
大女儿名叫黄氏琼花。琼花出生时,和普通女孩没什么两样,只是体格比同龄孩子略逊一筹。她学习刻苦,每年学校都会给她颁发奖状和新的笔记本。中学最后几年,琼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经常生病,四肢酸痛抽搐。她的四肢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行动不便,逐渐萎缩,最终导致完全瘫痪。黄氏夫妇深爱女儿,四处求医,却无能为力,无论走到哪里,得到的都是失望的摇头。医生们都断定琼花的病是橙剂中毒的症状,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琼花痛苦不堪,因为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希望自己独立行走,因为她不得不放弃当老师的梦想……
依靠谚语和韵律
她整天足不出户,卧床不起,轮椅上无依无靠,一切活动都得依靠父母兄弟姐妹的帮助。漫长而悲伤的日子过去了,她多次为自己的悲惨命运而哭泣。回忆起上学的时光,她翻阅着书籍和报纸,视它们为灵魂伴侣。不久之后,近十年前,黄泰和先生突然去世,将家庭的重担留给了结婚三十年的妻子。这对琼花来说打击太大了,因为失去父亲意味着失去坚实的依靠,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平静下来后,她想写诗作曲来分散注意力。似乎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艺术血液仍在她的血管中静静流淌,如今有机会迸发出来,为残疾的女儿带来神奇的时刻。
听着阿华女士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痛苦》,我们不禁热泪盈眶:“战争已经过去/三十年的痛苦依然存在/母亲把青春送到长山/做一只夜莺守护溪山小道/国家现在太平了/可怜那些受难的孩子们/绿色的日子很快就枯萎了/母亲的心在痛,眼泪也干了”……
琼花偶然接触到家乡的民歌,她说这是“命运的安排”。几年前,她偶然读到《乂安周末报》,看到一篇介绍和山民歌爱好者阮氏清女士的文章,于是便动员起来成立了民歌社。琼花非常钦佩阮氏清女士,便写信去结识她,并透露自己也热爱民歌,但不懂得如何区分每个旋律,所以很难写歌词。她希望阮氏清女士能抽出时间到她家,帮助她创作民歌。阮氏清女士来到江山同乡,两位热爱民歌的女士意外重逢,也颇有趣味。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琼花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旋律,也学会了如何创作易记易记的歌词。从此,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经常互通书信,欣赏刚刚创作的歌曲,分享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身残志坚,琼花依然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日新月异的乡村生活,在残疾女孩隽永的歌声中始终萦绕不去。或许,她用尽所有感官去汲取生活的美好,并将其提炼成朴实而充满激情的歌词。这是她不久前创作的歌曲《今日江山》中的歌词:“江山多山,丘陵多。/有机会,请朋友们来玩。/我的家乡风景迷人。/青山碧水,波光粼粼……哦,哦,粉红色。/请来我的家乡看看。/月夜,听听民歌。/民歌甜美而温柔。/愤怒却充满爱意,哦,哦,爱……”她继续用秋花调子唱道:“亲爱的!来我的家乡吧!山林秀美,集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稻田一望无际,一片绿意盎然。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披上了绿装。甘蔗田、玉米田、白千层树,无边无际。橘子、荔枝在水果的季节摇曳生姿。清晨的阳光里,鸟儿们千百首歌唱着。午后的鲁德,倒映在大迈水坝上。莫达日夜喷涌着热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旅游胜地。欢迎朋友们的光临……”。而琼花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党的热爱:“哦,哦,哦……历经风雨/我的家乡,哦,哦,明亮,未来的玫瑰色光芒。今天,感谢党。祖国江东,日新月异……”。
琼和身患残疾,从未踏足胡伯伯故乡,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神圣的爱,创作了《追随胡伯伯的话语》这首歌。歌词简洁而熟悉:“哦,哦,哦,叔叔,我从远方来到我的故乡/五月,荷花芬芳四溢/人们唱着温柔的歌/甜蜜地引领您走向爱的土地,爱的土地。” 随后,胡伯伯的形象浮现在眼前,亲切而贴近:“哦,叔叔!五月,我心酸,想念您/想念您高耸的额头,想念您银白的胡须/您含笑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意/您印在路上的橡胶凉鞋/您朴素的褪色棕色衬衫/走遍四海五洲寻找真理/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一生……”最后向神圣领袖许下承诺:“我愿做一朵莲花/芬芳你的祖国/四季流淌的拉姆河/带来冲积物美化生活……”。
至今,琼花已为数百首歌曲谱写了新的歌词,并记录在厚厚的笔记本里。每当有演出,妇联、农联、老联、青联都会来“订购”义静民歌。她认为这是一种快乐,一种慰藉和鼓励,所以总是做好准备。如今,她无法握笔,只能用触屏手机打字,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电脑上,弟弟则帮她打印。与她相遇,我们突然想起冯君的诗:“有时灰心丧气,我紧握诗句,昂首挺胸。”
文章和照片: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