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典型的义安子弟——何文谭教授
(Baonghean.vn)——越南当代历史的“四大栋梁”之一、典型的乂安之子、人民教师河文谭教授刚刚去世。
河文谭教授于1937年8月16日出生于河静省宜春县仙田镇一个有着科举传统的家庭。这个家族出过许多名人,例如河同睦博士、司法部长河同桢博士、河文台副校长……18岁时,河文谭九年级毕业后,便收拾行囊前往河内。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河文谭决定考入师范大学历史系。
![]() |
河内国立大学教授何文谭 |
1957年,20岁的何文谭以第二名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担任师范大学越南古代史系讲师。实习期间,他既授课,又自学。在此期间,他还在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创办了历史方法论系。
他自学成才,精通汉语、法语、英语、俄语、德语、日语,并拥有一套独特的外语学习方法。他通过俄语书籍学习德语,通过中文书籍学习日语。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越南近代史学家中最早能够阅读梵文(一种古印度语言)的学者之一。关于河文陈教授的外语能力,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老师们在国家图书馆看书时,一位熟人问:“陈先生学过捷克语吗?”老师大吃一惊:“没有!”。但当他再次查看时,发现是一本捷克语书。老师说:“因为我懂俄语……和东欧(奴隶)语言很接近,所以我能读懂。”
![]() |
“越南当代史四大支柱”,从右至左:丁春林教授、潘辉黎教授、河文谭教授和陈国旺教授。照片由本院友情提供。 |
谈及何文谭教授的著作,除了考古学著作外,最突出的就是编著了地理信息阮廌用汉字书写的《河文谭》当时年仅23岁。已故潘辉黎教授对此表示,陶维英教授信任他,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并对河文谭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非常细致,认真,我很满意,也信任作者”Phan Huy Le 教授还表示,他(何文谭)的才华和科学风格在这部处女作中便展露无遗。他非常重视文献,不辞辛劳地搜寻和发现新文献,并在使用前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评估和核实。
自 1960 年起,何文谭开始研究考古学,一年后,陈国旺先生写道越南原始考古简介,介绍了关于石器时代的新发现。他还与陈国旺教授合著了越南原始共产主义政权的历史和越南封建政权史(第 1 集)。
多年后,何文谈的另一部作品(与范氏心合著)引起了轰动。那就是这本书13世纪抵抗元蒙古入侵1968年出版。为了撰写这本书,何文谈不得不查阅大量来自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历史文献。当时,黄春汉教授断言,在何文谈之前,没有人读过这些文献。评论家怀清(Hoai Thanh)肯定,这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但又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有人评论说,这是一部“一部历史杰作”。向两位作者致敬,这本书13世纪抵抗元蒙古入侵胡志明主席逝世前不久宣读了这本书。他向两位作家何文晋和范氏心致以慰问……
![]() |
越南当代史的四大支柱,从左至右依次为:陈国旺教授、丁春林教授、河文谭教授、潘辉黎教授,以及陈文饶教授夫妇。照片由陈文饶教授夫妇提供 |
在他的科研生涯中,他在国内外专业科学期刊上发表了近300篇论文,并指导了20名博士生顺利通过历史学和考古学博士论文答辩。由于对越南历史,特别是考古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何文晋于1980年被授予教授称号,1997年被授予人民教师称号,并于2000年获得胡志明奖。他被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历代干部和学生尊称为“四大栋梁”之一(“Lam, Le, Tan, Vuong”)越南历史。
谈及何文谭教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讲师、教师、学生、历史系学生和同事们无不钦佩他是一位顶尖的科学家、一位有个性的人、一位聪明勤奋的人……
何文谭教授为义安省做出了诸多贡献。荣省师范大学因战争撤离时,何文谭教授受邀教授考古学。何文谭教授还多次亲自发掘义安省的考古遗址,对当地人民和这片特殊的土地做出了宝贵的发现。他也是《义静史》第一卷的参与编撰者之一。
就我(本文作者)而言,非常幸运,刚被荣市师范大学聘为讲师时,就得到了何文谭教授的直接指导和指导,教授考古学课程。与学生们一起吃汤圆、吃包饭,以及在何文谭先生细致而科学的指导下,在考古遗址进行发掘的日子,真是令人难忘。
越南现代史“四大栋梁”中的最后一位教授河文谭教授于11月27日晚9点02分在河内逝世,享年82岁。我们向他敬香,他是义安省杰出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