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绥——传说之村

DNUM_ACZAFZCABC 19:36

(Baonghean)-相传,自古以来,我们村(永绥、永盛、安盛)就有不少爱读书、爱唱山歌、爱唱颂歌的人,长大后,我们也跟着长辈“唱颂歌”。

村前有一片浩瀚的罗库湖。大人小孩都喜欢在温暖的南风中躺卧,聆听着老人们吟诗讲故事。过去,村里有一位姓陈的村长,他家境贫寒,却很有诗才。村子繁荣昌盛的时候,他曾写下几首感人至深的诗句:“我们村三面环山,看山水有两排槟榔树,柑子有金字,村长有两根银字,我们村好热闹,有一位贤惠的妇人刚受了龙,抬头望去,龙影横过,四面云雾笼罩着两排龟,祭奠着永绥的土地,庙里井外,大象跪在一边,多亏了老柑的恩情,万年太平。”村里节日的气氛被生动地再现:“村里准备轿子很久了,这轿子是新的/轿子漆得鲜红/再镀上银子雕上龙/官员们排成两列/鼓声欢快”。


但我的村子以幽默故事闻名,有很多让我们哭笑不得的趣事。在湖边睡觉的夜晚,我们听到了猫太太的童谣。村里的老人们说,猫太太在我们村里写了很多很棒的童谣。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全村人高声唱着:“厨房里的筷子翻过来了/嘴唇和勺子合在一起了/雷公根出夏了/肚子饱了才能打赢这场仗”。在田里插秧的妇女们看到上级来视察,猫太太举手数数:“大干部戴红袋子/小干部戴黑袋子/下级干部戴布袋子……”。搬家建集体牛栏的场景,自有其悲喜剧。“一队扛着扁担/二队扛着瓶子去买蜂蜜”。事实上,当时负面情绪已经开始出现:“两人辛勤劳作/为了让干部们买收音机和汽车”。或者“高兴的时候扛书/苦不堪言”。人们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一队扛着柱子/工资分了/苦得像狗一样/一辈子都在干活”。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七两还没过去/三两马上就到了/社员们兴奋不已/在田里辛勤劳作/工作了一百个/少了三十个半”。人们似乎开始“意识到”了什么:“到处都在谈论/我们的合作社/被命名为/一个进步的家园”。

结局苦涩:“还有个故事/干部们齐心协力/互相邀请去田里/三天一头猪”。这些话,她的话不多,老百姓的话却很多,最后她都“忍了”。又或者像N先生那样,性格温和,邻里长辈开玩笑,他只是一笑置之,后来子孙后代觉得好笑,就编成了故事。有一天,N太太责备道:“你穿得像个流氓,改革时期穿的裤子都撕烂了!”N先生不高兴道:“你真奇怪,我开会都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坐着。”她问:“你干嘛呢?”“脱裤子,屁股贴地,护着裤子,他撕了好久,你还怪我?”还有一次,他去河内看儿子,没赶上公交车,突然看到一列火车隆隆驶过,他举起帽子挥手:“火车……让我走……”火车还没停,他继续生气:“你真没礼貌,不懂尊重老人。”突然看到巨大的火车车轮,他高兴极了。“爸!去河内叫我给你买个打气筒,吃饭打气打气,挣钱养家。”到了首都,一排排高楼大厦让他眼花缭乱。一个摩的司机出现。“哎,老头子!这是我家,你敢看。”“我只看了五楼。”“那就吐出五千!”N先生手忙脚乱地从口袋里掏钱,摩的司机跑了,N先生仰天大笑。 “你个傻瓜!我数到八层楼,你才拿了五千,你真是个笨蛋。”到了北方,吃饭的时候,儿媳妇对婆婆说:“我请你上来吃饭。”他很惊讶:“你怎么叫你‘u’?”“我们这儿都这么叫你”——“我的天哪,在我们国家,人家都叫你‘cay’(蠢货)”。回家的时候,他把孙子的照片拿给奶奶看。突然,他火冒三丈:“妈的,你好嚣张,居然把我孙子放在盆里干活。”N太太赶紧过来看,原来他把照片拿反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感到惊讶!猫太太和N先生的思维方式颇具预见性。即使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人民,而不是其他人,意识到合作机制必须改变。至于N先生,他是一个批判文盲和城乡之间惊人的认知差距的形象。或许正因如此,当我听到潘玉教授谈论乡村文化时,我才真正感到震惊,因为我们手中正握着一座我们有时甚至都不知道的“金矿”?!


陈玉庆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永绥——传说之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