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贵焕——一位热爱祖国的工程师

January 25, 2012 12:48

(Baonghean)-2011年11月12日,越南工贸部-越南历史科学协会在越南革命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科学研讨会:武贵焕——“一位深爱祖国的工程师”。他是义安省的一位子弟,曾在法国获得三个大学学位,是胡伯伯带回国参加抗战的四位越南知识分子之一。他是“越南铸造冶金工业之父”……

武桂焕1912年出生于越南义安省青章县青松乡的一个教师家庭。1935年至1937年,武桂焕投身人民运动,担任《印度支那报》(L'activité Indochinoise)主编,该报以越法双语出版。这份报纸当时是一份进步报纸,后来被法国殖民者查封;武桂焕不得不逃往法国留学。他先后获得电机机械、铸造和专业工程三个工程学位。之后,他先后在法国航运公司Compagnie Translatique和几家大型工厂工作。他还曾担任波泰夫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厂总工程师……他加入了法国总工会(CGT),并自1939年起加入法国共产党。他积极参与旅法越南侨胞协会的活动,担任翻译,也是拍摄近千部关于胡伯伯赴法工作特别旅程的纪录片的两人之一。1946年,他与范光黎(陈大义)、陈友德和武廷琼等四位被胡伯伯选中回国的工程师之一。在胡伯伯身边生活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后来被称为“阮爱国特别学校”的“特级学生”!

回国后,工程师范光黎立即被委以重任——军械部部长;工程师武贵焕则担任中央工业矿产部部长。他指挥将长氏铁路和滨水电力两家工厂迁往西部山区,并先后建立了1、2、3号经济工厂和中央技术干部学校。武贵焕担任部长兼“总工程师”,其同事包括:工头黎进文、炼铁厂组长黎辉炎、炼焦厂组长阮泰同和能源经理黎庆居。黎庆居设计了3KC1野战高炉,用于生产铁水,为抗战服务。

1948年11月15日下午,第一批铸铁——产自云池义禄铁矿——在450升高炉中加热熔化。在鸠达昆强县干部、工人和人民的欢呼声中,铸铁水川流不息。他们用第一批铸铁锭铸造了胡伯伯的雕像,以感谢他从法国带回爱国知识分子,并在苏联故土建造冶金炉。他们想向胡伯伯汇报,年轻的铸造冶金工业已经生产出服务抗战的产品。

1立方米高炉3KC2、3KC3相继投产。数千吨铸铁、一系列地雷、手榴弹——这些“越南制造”的武器,都是根据陈大义的设计制造的,由武贵焕用铸铁批量生产,并运往战场,为抗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武贵焕不仅是越南铸造冶金业第一批铸铁的制造者,也是培养我国铸造冶金业第一批“工匠”的老师。抗战时期,他的学生如河学泽、黄平、太维探、阮廷南、阮友、阮太同、潘丘……以及1954年和平后,陈伦、黎波、陈白藤、武廷焕……都成为铸造冶金业和重工业部的重要官员。

1947年9月20日,胡伯伯在写给陈友德医生的信中写道:“……我告诉你,我很高兴:我仍然很健康。和我们同时回来的兄弟义叔和欢叔工作非常热情、有效,为抗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武贵焕是实用工程学院(河内工业大学前身)的首任校长。这位来自义安省的才华横溢的校长,自任伊始就展现出的创新视野和对学校发展方向的坚定决心,深受该校历代师生的赞赏。他们说:武贵焕先生为人温和,但又细心认真。他直接授课,直接指导实践。当时,我们为校长拥有三个法国大学学位而感到自豪,但我们再也没有听到他“炫耀”过什么。

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不能不提他为民族做出的个人牺牲。回国后,他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女儿。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分离持续了几十年。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法返回法国,组建了新的家庭,但他始终牵挂着在法国的故乡。那就是他的俄裔妻子,以及一个有着双重民族名字的女儿——武贵越娥(我们在1946年胡伯伯抱着婴儿的纪录片照片中看到过她)。就连他的女儿也曾“对违背诺言的父亲心怀怨恨”。在1967年9月去世前,他向组织和家人留下了遗言。

武贵和平的女儿和孙女在与父亲分别近五十年后,来到巴黎,探望了武贵越娥的家。这场泪流满面的重逢,让越娥更加理解了父亲,他为了报效祖国,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事业。这次家庭团聚也为父亲的身后生活带来了安宁。

爱国知识分子武桂焕,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大义教授生前曾写道:“他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武乔教授也曾为武桂焕写下两句对联:“跟随胡伯伯,为国捐躯;抛下美好的爱情,心甘情愿地思念妻儿,他的意志在那些年里熠熠生辉。他回到祖国,铸造青铜,锻造钢铁;制造现代武器,为培养英勇的战士贡献力量,杀敌于无形,他的功绩将永垂不朽。” 历史学家杨忠国评价道:武桂焕是越南革命“黄金一代”……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纪念他诞辰100周年,河内市人民议会决定将河内工业大学前的街道命名为“武桂焕街”。


党先生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武贵焕——一位热爱祖国的工程师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