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本创造生计,助力义安少数民族脱贫
(Baonghean)- 义安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由11个县市组成,其中3个县市受益于政府第30a号决议。通过多项政策计划,特别是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获得贷款的家庭能够有效地利用资金。
为贫困人口打造“钓鱼竿”
武德贵先生(1950年生),家住桂州县洲风乡莫村,曾参加过老挝南部和上寮战场的国际任务,是一名四分之一残疾军人。1986年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在洲风乡山区创业。
回到家乡后,他决心经商,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2011年,他获得了生产经营项目2000万越南盾的贷款,加上每年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少量资金。用这笔钱,他买了两只山羊,挖了一个池塘养鱼,并在自家的树林里种植了相思树。
由于在畜牧生产过程中正确运用科技,山羊群不断繁殖,鱼塘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槐树林也迅速生长。平均每年扣除各项开支后,他能获得8000万越南盾的利息,帮助全家维持生计,并送孩子们上学。2015年贷款到期时,他已全部还清,并利用家里的积蓄,从生产经营计划中额外借款2000万越南盾,购买了4头种牛。到目前为止,家里的牛群已经产下了8头牛,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 |
总经理杨桂胜(右)在奇山县大卡乡人民委员会总部查看越南社会政策银行发布的信用信息。图片:Thu Huyen |
行列乡那赛村的河色越先生家境也很困难。2004年,他用县社会政策银行贫困户贷款项目400万越南盾的资金,买了一头种水牛用于养殖。到期还款,他按规定还清了债务。随后,他大胆地从困难地区生产经营项目贷款3000万越南盾,又买了2头水牛。目前,河色越先生共有水牛20多头,还有1公顷的槐树和肉桂林,2公顷的菜园,挖了3个600多平方米的鱼塘,年均收入7000万至1亿越南盾。
据悉,在桂峰县,社会政策银行的资金来源已帮助5663户贫困户借款脱贫;近贫户和脱贫户借款真正实现持续脱贫、奔小康的有2745户;吸引、创造就业、脱贫的工人有460人;借款到国外工作的工人有105人;借款到国外学习的学生有170人;资助贫困户建房的有475户;借款修建净水厂的贫困户有1218户。
![]() |
奇山县塔卡乡和山村的维文勇先生一家借钱投资兴建了一个高效农场。照片:Thu Huyen |
在归合县,通过优惠政策贷款,帮助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0.92%下降到2017年的15.76%,帮助2291户家庭持续脱贫,安置216名劳动力就业,为118名劳动力出国务工创造条件,资助532名学生的学习费用,为贫困户建设490套住房,新建和改造2376处清洁水利和农村环境卫生工程……
可持续减贫目标
截至目前,社会政策银行省分行已在全省实施20个信贷项目,管理资金总额达8.157万亿越南盾。山区贷款项目未偿还余额达4.282万亿越南盾,未偿还客户总数近15.5万户,占全省贷款余额的50%以上。
![]() |
社会政策银行与奇山县塔卡镇的贷款团体合作。图片:Thu Huyen |
省社会政策银行年度信贷项目资金拨付基本完成计划,贷款发放及时,确保对象精准。基本实现大多数贫困户和对象贷款用途到位,不少贫困户实现脱贫。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贫困户和政策对象贷款项目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
通过社会政策银行的政策性信贷资金,帮助数千户贫困户有资金发展规模养殖(如水牛、奶牛、山羊……),新建、修缮、改造数千平方米的畜舍,投资购置材料、机械、生产工具,发展服务业,兴建房屋,搞清水利工程,搞环境卫生……
![]() |
Nghia Tho 公社(Nghia Dan)Tan Tho 村的 Luong Huu Phuong 先生通过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摆脱了贫困。照片:越芳 |
协会积极吸纳会员,与政府协调配合,引导会员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人民团结,贫困户之间互相扶持、帮助、学习,共同发展。资金来源基本满足政策受益户的需求,并按年度拨款计划稳步增长,为及时扶持贫困户和政策受益户创造条件,为持续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保障社会保障做出贡献。社会政策银行贷款在归合、昆强、桂峰等县推广了许多有效模式,例如支持学生贷款、生产经营贷款、住房建设贷款等。
社会政策银行贷款项目帮助山区贫困户和政策受益人群逐步转变生产经营意识和经济发展方式,养成储蓄习惯,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增强社区责任感,积极努力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生活日益稳定。实际监测表明,社会政策银行信贷项目在民族地区和山区的实施,为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贫困户比例的快速下降,同时也改变了全省村镇、山区面貌。
可持续减贫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政策,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尤其对民族地区来说,可持续减贫是实现群众生活富裕、“一个不掉队”、山区赶超低地的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