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的武器
(Baonghean)——我浏览Facebook主页时,一位朋友私信我,给我发了一个链接,上面写着“邀请”:“进来等着吧,说不定过几天就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不是开玩笑!”我点开了链接:原来是一个长得不太好看的女孩翻唱流行歌曲的视频。观看次数和评论数量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都是对视频中人物的讽刺。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这段视频的分享次数。
好奇心似乎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能。我记得小时候,无论在哪里看到人群聚集,我都会坚持要父母带我去看。有时是斗鸡,有时是豪车,有时是交通事故。当然,当我长大到能够理解事故意味着什么时,我也知道事故不是人们像舞台表演一样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事情。或许不仅仅是我,每个人都明白这种必然性。但事实是,人们常常屈服于好奇心,每当发生事故或其他不好的事情时,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人群聚集起来,很久之后才会散去。
人们为何好奇?或许,就连哲学家也不得不在这个原始问题面前摇头叹息。最古老的传说,例如潘多拉魔盒的故事,都将好奇心视为人性定义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罪恶的根源。一方面,好奇心代表着对信息的合理需求,以及与我们所处时空的联系。但另一方面,当好奇心过度时,它就表明了人生的缺失——目标、视角、知识或理想——导致人们用某种极端、过度的审视来弥补这种缺失。
回到朋友分享的那个视频的故事,我仍然好奇,观看、评论和分享与我们无关的无害信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更严重的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中性信息,而且是高度个人信息。通过大量分享、粗鲁地攻击我们从未谋面的人,我们无意中把别人的生活变成了地狱。点击一下鼠标,敲击几秒钟的键盘,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无害的举动,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醒来,看到整个世界——哪怕只是一个虚拟世界——都把矛头指向你,你能不感到被深深的攻击吗?
小时候被父母责骂,哭只是为了“反抗”,从来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父母要骂我?”。所以,那些眼泪就像夏日的阵雨一样转瞬即逝,孩子们的悲伤也往往很快干涸。但上面视频里的女孩,肯定会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而网友们过激的攻击,终究会让她觉得自己真的错了。对错与否,到最后,原来只是为了解闷,竟然“作恶”了,这也太荒唐了吧?
但不,这不仅荒谬,而且冷酷无情,甚至到了不人道的地步。如果可以通过从历史中抹去一个人的名字、否定其存在来杀死他,那么集体攻击——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中——也同样具有威力。在数字时代,传播信息的能力是一个绝佳的工具,但请不要将其用作毫无感情的武器。
海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