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记者的苦与乐

June 19, 2009 11:19

今年正值越南革命新闻日84周年之际,《义安报》电子报创刊已一年半。对于一份网络报纸在读者心中树立的形象来说,这时间还太短。但拥有超过360万海内外读者,这已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

(Baonghean)-今年正值越南革命新闻日84周年之际,《义安报》电子报创刊已一年半。对于一份网络报纸在读者心中树立的形象来说,这时间还太短。但拥有超过360万海内外读者,这已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

原貌

从2008年初义安电子报正式创刊至今,电子报部门只有5个人(1名技术员、1名网络管理员、2名记者和1名兼任编辑的部门主管)。他们都是“业余”电子报记者,因为没有人接受过电子新闻的基本培训;他们都是自己摸索、学习、积累经验、亲自动手的。然而,如今网络报纸的面貌和地位,不仅源于专业性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努力,也离不开电子报记者们对工作的热爱和热情。我们每天负责维护和更新20-30篇(高峰期可达50篇)新闻、文章和照片;参与纸质报纸和电子报纸的稿件撰写……访问义安电子报的读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每天1000-2000人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天8000-9000人次。

庆祝记者节也是回顾我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走过的历程的机会,其中有许多欢乐和悲伤。

职业故事


PV Thanh Phuc 和 My Ha 在前往 Ban Ve Lake(Tuong Duong)的途中。照片:TL


记得有一次,Tuong Duong 县的 Ban Ve 水电站 D3 采石场发生坍塌惨剧时,我们记者团刚从老挝的 Noong Het 出差回来。得知消息后,我们立即致电编辑部,组织工作。山区本来就险峻,当时更是“水火不容”,要确保编辑部的信息快速准确绝非易事。从和平镇(Tuong Duong)到事故现场,大约有 25 公里陡峭的山路。记者们必须靠近现场获取信息,然后想办法进城写稿并传到编辑部(因为镇上刚通了网络),而且新事件层出不穷,记者们不得不在 Ban Ve 和和平镇之间来回奔波。在这次事故中,我们总共往返两地不下 30 次。乘以这个数字,记者三天的工作行程大约要……700公里。此外,当时的网络设施只是年轻人玩游戏的地方,机器经常报错、拥堵。因此,将文章和照片传输到编辑部就像一场搏斗。天气炎热,记者……赤裸上身,汗流浃背(幸好没有女记者!)。

就在不久前(2009年4月30日)庆祝洛门镇建镇15周年的海滨旅游季开幕之际,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记者团(陈海、秋香、美霞)得到了记者吴营(《桂香月刊》驻西原和西原地区副总代表)慷慨赠送的一辆轿车。活动当天下午,雨下得挺大,美霞不得不在车里打开笔记本电脑写稿,我们几个人就跑到现场去采稿、拍照,带回车里给美霞整理。一位《丹智报》电子报的记者路过看到后,羡慕不已:“乂安电子报太奢侈了,居然还有车给记者遮雨写稿。”当天下午,《洛门镇节日热闹非凡》系列摄影报道在“洛门镇河畔节”开幕前一小时就被上传到了网上!第二批新闻记者下午抵达平明广场,迎接“芦门河节”的开幕时刻。开幕式的烟火表演尚未结束,记者团(Sy Minh-Tran Hung-Thanh Le)的车就已堵在人海里,不是几千人,而是几万人!当晚,当记者团带着新闻和照片回来,经电子报刊室编辑处理照片上传到网络时,时钟显示……凌晨2点!

当编辑部要求报道热点事件时,对网络记者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例如,记者黄浩在前往岘港芝陵体育场报道斯里兰卡国民足球俱乐部对阵岘港市青年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比赛时,就像游击队员一样四处奔波。由于体育场没有网络,黄浩只能用手机读比赛报道给编辑部,由家里的工作人员打字。体育场太吵时,外援的名字听不清楚,所以他们不得不用……短信。上半场快结束时,手机没电了。黄浩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充电的地方。比赛结束后,记者不得不迅速挤进球场,找到一个地方把图像传到编辑部。虽然很累,但编辑部和家里的每个人都称赞他,这足以让他感到高兴!

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家中的编辑和技术员。如果把网络上的事件和文章串联起来,比作电视桥梁,前端是记者,后端是编辑和技术员。图像和新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记者们的功劳。记者们的文章和照片,就像带回来的新鲜食材,经过技艺精湛的厨师之手,才能真正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幕后,他们往往默默地、执着地、非常紧迫地、非常科学地、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新闻报道,精确到每一个逗号,每一秒……

快乐-悲伤在线报纸

从事网络新闻工作,这才刚开始几年,所以我们有很多“让我们笑到流泪”的故事!

在县里工作的时候,尤其是在偏远的高地,网络报纸确实需要网络连接来发送文章和照片,而且由于信息的时效性,这种需求更加迫切。我记得在Tuong Duong的时候,每次发照片回来都很担心,因为网络要么非常慢,要么非常拥堵。那天,等了很久,终于发了出去。我回电话的时候,编辑回复说:“文章收到了,照片……我只看到了一半!”我太没耐心了,只好重发一次。所以,我不得不等到午饭时间才把照片发完。虽然速度很慢,但能发回来已经很幸运了!


记者陈海在长沙群岛工作。图片来源:TL


就在今年4月30日,就在Cua Lo镇,写完文章、拍完照片后,我们去找网点寄回文章,但全镇一个网点都没有,那些“多星级”酒店也一样。我们最希望的是去镇邮局,但女收银员却摇头说:“先生,机器坏了!”我们放弃了!最终,在四处寻找了近30分钟后,我们冒险遵循一些模糊的指示,在镇上距离广场近3公里的Son市场附近找到了一家网络游戏商店。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终于寄出了第一篇稿子,然后立即返回中心迎接下一场活动,再回到那个“偏远地区”寄回文章……很多时候,为了让信息比5-7分钟更快地到达读者手中,记者们不得不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一般来说,“网络问题”在大多数地区都是家常便饭。不过记者的工作方式也值得一提,主要是自费,而自费就是“量入为出”,所以……马马虎虎,可以说是不专业。

但这其中也不乏有趣的故事。以下是两个小片段: 一位读者遇见我们并问道: - 您最近为哪份报纸写作,很少在乂安报纸上看到? - 哦!我经常为乂安电子报写作! - 真的吗?当您发表文章时,记得寄几份给我看!(您怎么能寄几份网络报纸给我?!)。 还有一次,当我们发布公告,将在...时间...日期...现场报道 SLNA 和 XMHP 之间的比赛时。 一位读者很想马上写信询问:请告诉我:乂安电子报将在哪个频道报道这场比赛,以便我知道如何观看……(!)。

陈海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网络记者的苦与乐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