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海洋中可能出现巨大的死区
美国研究人员警告说,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正在降低部分海洋区域的氧气含量,到 2030 年可能形成新的“死区”。
![]() |
印度孟买大量鱼类窒息死亡。图片来源:美联社。 |
海水中的氧气含量会因自然波动而波动。但气温升高会使海水吸收和释放氧气变得更加困难。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科学家表示,如果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全球变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海洋普遍缺氧。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海洋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马修·朗告诉《商业内幕》:“很难确定人类的影响,除非这种影响非常明显,超出了自然变化的范围。”
朗和他的同事利用计算机模型计算了自然波动的范围,并预测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氧气耗尽何时开始。该团队昨天在美国地球物理联盟期刊《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 |
到2030-2040年,气候引发的缺氧现象将变得普遍。图片:Matthew Long/NCAR。 |
研究得出结论,在某些地区,例如北极(其气温上升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和热带大西洋,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到2030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缺氧,而到本世纪末,印度洋北部的情况将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朗说:“海洋缺氧正在发生,如果人类继续加剧全球变暖,缺氧速度还会更快。”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海洋不会发生变化,我们永远无法影响如此广阔的水域。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影响范围以及气候变化将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影响,”马里兰大学海洋生态学家凯琳·格丹说。
去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热带水域变暖,并引发珊瑚白化,这不仅降低了溶解氧水平,还威胁到多种海洋生物。
本周早些时候发表在《皇家学会学报》上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大陆边缘以及从巴基斯坦到非洲东南部的阿拉伯海很可能成为“死区”。这些区域由于海洋从大气中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而导致缺氧和酸化,这可能会破坏深达200米的海洋生态系统。
![]() |
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海域的珊瑚礁白化。图片来源:路透社。 |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丽莎·莱文表示,这些水域也是人类捕鱼、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等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我们严重依赖这些地区的底层渔业。那些对海底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环境做出贡献的物种很容易受到海洋缺氧、酸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它们也容易受到人类的影响,”莱文说。
格丹表示,如果一个地区的氧气含量低,任何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大型鱼类或生物可能会离开,但小型动物或珊瑚将面临危险。
“我们知道,浅海沿岸水域的变暖速度比公海更快,尤其是河口。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死区,而且它们越来越普遍,”格丹说。
参见: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狂怒。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