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地:绿色、温暖、繁荣的希望
(Baonghean)——五月的最后几天,我回到了玉林安置区(Thanh Chuong),许多居民收到住宅用地“红皮书”后的喜悦依然历历在目。然而,除了喜悦之外,许多人仍然对在这片土地上安置了近十年后,许多人在思考和行动上缺乏决心感到担忧。
缺乏土地,土地仍然处于休耕状态
由于没有土地生产,又不熟悉新的生产方式,玉林乡许多移民离开新家,回到老家打工谋生,甚至有的去国外打工。以塔香村为例,据村支书梁文雄反映,目前村里有几十人去国外打工,其中很多人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自己回到祥阳村谋生。梁文雄担心,目前人们在最后两个月的安置期内靠国家发放的大米补助,怎么吃大米呢?全村只有8.8公顷稻田,其中3.8公顷被2号水电站管理委员会瓜分,其余的都由人们自己开垦。
![]() |
玉林乡 (Thanh Chuong) 的人民获得国家的稻米援助。 |
不仅那些外出务工的人,许多家庭也留在了新的土地上,但他们仍然抱着等待国家援助的心态,拒绝奋起自主,掌控自己的生活。令人悲伤的是,他们当中就有村长金红和光文潘夫妇。
交谈中,潘先生透露道:“他们夫妻俩出生于1983年,2006年结婚。2010年,他们一家搬迁到新住处,拿着国家给的补偿款,他们没有接受国家修建的安置房,而是自己买了木材,向亲戚和村民借来建房。直到2014年,他们才分到了溪芒地区2号水电站管理委员会分配到的一小块稻田。”
然而,至今,夫妻俩的田地仍然荒废着。潘先生夫妇给出的理由是,家里没有水牛和奶牛,没有生产资料,而且田地离家很远,夫妻俩没有耕作的条件。潘先生说,这片田地分给了20多户人家,但很多家庭仍然荒废着,因为他们的情况和他家一样。只有村支书梁氏廉家和少数几户人家还能种水稻。
我问,那你和你丈夫每天都做什么呢?潘先生和他的妻子回答说,没事。他们想养水牛、奶牛、猪……但是没钱买,也不敢跟银行借钱,怕还不起!也就是说,从搬来那天起,潘先生家就只能靠国家每月发的大米补贴度日。最后,潘先生吐露心声:“虽然是党员、村长,但还是贫困户,就怕别人说三道四。” 明白这一点,夫妻俩一直没想过靠什么谋生手段来脱贫致富。
由此可见,虽然该乡的水稻种植面积很少,但很多耕地都被人们闲置了。玉林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卢辉雄说:“到目前为止,玉林乡只有大约100公顷的水稻种植地。其中,农民开垦了近54公顷,其余的则由2号水电站管理委员会开垦并分配给人民。在如此少的水稻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实现粮食自给,因为根据规定,每个安置家庭有权获得至少2公顷的水稻种植地,玉林乡有1400户,因此他们必须拥有140公顷。新开垦的田地,土地不肥沃,耕作困难,因此水稻种植困难,而人们不熟悉土地改良和水稻种植的做法,因此产量只有45担/公顷。
站起来,掌控你的生活
然而,除了那些不知如何谋生或仍然严重依赖国家援助的家庭外,仍然有一些勤劳、努力、充满活力的家庭摆脱了贫困,迈出了独立生活并融入新家园生活的第一步。我们遇到了一对敢于思考、敢于行动的年轻夫妇,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景观。这栋茅草屋顶的小房子位于拉普村由第二水电站管理委员会实施的稻田复垦项目旁,是卡文勇先生一家的住所。
梁氏江女士(杨勇先生的妻子)高兴地说:搬到新地方后,和很多家庭一样,她们家8口人的生活都处于失业状态,困难重重。抱着不能坐等国家发财的想法,只要我们勤劳肯干,在哪儿都能有自己的事业,2012年,她们把家当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带着4个孩子来到这里办起了农场,从事畜牧生产。在这里,她们盖起了小房子,建起了牛棚,养了水牛、猪、鸡,还圈起了一块地种菜,利用大片的丘陵地带,买了水牛放牧。最初只有两头水牛,如今已繁育到五头。他和妻子还积极开垦了两亩地种植水稻,每年种植两茬,收获300公斤稻米。虽然稻米不够全家全年食用,但正因如此,他和妻子懂得如何扶犁、插秧、施肥和照料水稻,不像以前在祥阳(Tuong Duong)只习惯在田里种稻子。
房子周围约200平方米的土地,夫妻俩浇筑水泥柱,埋起来做栅栏桩,周围绑上铁丝网,用来种植蔬菜、香蕉,就地培育绿色蔬菜,供日常食用。1013年,国家分配给他们家800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在山坡上种植一年生作物。夫妻俩本应挖坑种植两季木薯,但最终他们决定将其用作放牧水牛的地方,因为养水牛收入更高,劳动强度更小。由于懂得利用土地进行畜牧生产,一家人的生活轻松了许多。除了阮先生夫妇,在玉林乡,还有许多其他家庭懂得利用实际潜力发展生产,逐渐稳定了生活。
比如在塔香村,国家分配了茶园、林地和近4公顷的稻田。如今,许多家庭都种上了茶树,长出了一片片翠绿的槐树山丘,人们也懂得如何照料水牛和稻田。在香兰村,魏文雄先生懂得利用溪水,安装自来水管,将水引到家里,用于生产和畜牧业。他在山上搭建了茅屋,种植和照料树木,饲养水牛和鸡,挖了池塘养鱼等等。魏文雄先生是玉兰公社发展家庭经济的典型,这要归功于他坚持不懈、勤劳刻苦的性格。
![]() |
开垦稻田的项目由拉普村第二水电管理委员会实施。 |
离开家乡后,安置区的生活依然十分艰难。因此,许多人“放弃了”,在尚未充分了解后果的情况下,就回到了昔日的山林谋生。要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除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外,每个人还需要懂得如何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养殖、生产,努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玉林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卢辉雄补充道:“目前,二号水电站管理委员会正在实施两个项目,开垦约10公顷的稻田,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工并分配用于生产。这片土地将分配给金莲村、金红村、马村和立村。不过,为了避免像以前那样出现田地被分走后又被废弃的情况,公社将考虑将田地分配给有生产条件的农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平均分配。”
目前,公社正在为金红村38户农户分配一年生作物地,面积达30公顷。此前,其他村镇的村民会来这片土地上种植林木。现在,他们会等村民收割完毕后再将土地移交给他们。此次获得土地的农户大多曾在外地务工,但现在当地政府正在鼓励他们返回家乡定居。土地分配完成后,当地政府将按计划进行宣传和指导,逐步稳定他们的生活。希望从现在开始,这片安置地的喜悦之情会越来越多,繁华的绿意会越来越多……
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