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方星”力量,自信地坚持航行
(Baonghean)——我们抵达琼琉县沿海公社,看到渔民们正忙着准备船只、渔网和渔具,准备出海。当我问起超强台风“海燕”的情况时,他们很少提及台风没有登陆的幸运,却更多地谈到了党委、政府和部队的作用,尤其是海上民兵在帮助他们主动防御风暴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琼琉县沿海公社的渔民们肯定地说:有了海上民兵,他们出海更有信心,更有信心与风暴、洪水和自然灾害共存。
如果有困难,就一定有适合的方法。
这是琼琉县军事指挥部副司令兼参谋长胡清海中校在谈到提高海上民兵素质的训练时所肯定的。为了佐证这一肯定,胡清海中校谈到了如何组织海上民兵进行夜间海上实弹射击训练。根据训练时间和射击标准,组织一个乡的民兵进行夜间海上实弹射击至少需要1.5亿越南盾的预算。这笔资金主要用于租船、架设靶子和练习。因此,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既能降低成本,又不影响射击质量,实施起来就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琼琉县军事指挥部成立了一个教员小组,旨在将射击课标准具体化,为民兵制定海上夜间射击训练课程。通过实地训练,并借鉴渔民经验,教员小组“敲定”了射击课最核心的问题,即在两次连续海浪之间的平静时间扣动扳机结束射击。以此为基础,指导民兵熟练地练习扣动扳机,确保每次射击都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在研究和具体化射击课标准的过程中,教员小组还发明了一种摇靶系统,用于在不使用船只或木筏的情况下进行海上射击练习。这种摇靶系统带有框架,由旧自行车零件与曲柄或电池电流组合而成,可产生类似于海浪拍打时的摇动效果。得益于此,琼吕省海上民兵不受天气、舰船等因素的影响,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琼义省海上民兵排的优秀射击手苏维泰表示:“以前,由于不了解射击训练的性质,加之训练组织成本高昂,训练主要流于形式,照本宣科。但自从区军区教导队“攻克”射击训练难关后,连续三年定期组织海上民兵进行夜间海上实弹射击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山海公社预备队劳工进行射击练习。 |
“3+4”模式
琼闾县山海乡沿海公社70%的人口从事渔业,拥有大小渔船235艘,载重量在90艘以上。多年来,这里的海上民兵排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渔民们更加安心地出海。山海乡渔民们感受到“方星”战士的作用,自愿组建了一支由4艘渔船组成的预备队,其组织和运作方式与海上民兵类似。山海乡5村的阮文海先生是预备队一艘渔船的船主,他说:“2010年,我的渔船为了躲避风暴搁浅了。我的渔船被一艘海上民兵渔船及时救起。”从上述事件中,船上的船员们都意识到:如果能有更多像海上民兵那样组织起来、运作起来的渔船,渔民们要求的状况就能很快得到解决。于是,我主动请缨,在公社又调集了3艘渔船,组成了预备队。
自预备渔船队成立以来,每艘预备渔船每年都会派出8名工作人员参加海上民兵训练。另一方面,根据渔场安全状况,山海乡军事指挥部已与琼琉县军事指挥部、琼顺边防站、第一海警区等部门取得联系,为海上民兵部队和预备渔船上的工作人员组织了关于通报、情况汇报、海上救援协调等内容的培训。因此,山海乡除了拥有3艘公务船(共15人)的海上民兵队伍外,还拥有4艘预备渔船。通过海上民兵“3+4”模式的运作,山海乡得以建立更多联络点,以便及时处理相关情况。得益于此,近年来,山海乡拥有大量渔船和渔民定期出海捕捞和捕鱼,确保了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灵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