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制度上限
如果没有改革的决心,我们将永远只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越南工商会主席武进禄在“为了强大的越南”论坛上撰文写道。
布伊先生是企业家精神的象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是越南最早一批宣称“创造财富是一种伟大的道德,不容小觑”的商人之一。
他和当时其他商人发起的“振兴市场、促进产业发展”运动,至今仍具有充分的价值,激励着我们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增强竞争力、发展企业。
我记得巴赫·泰·布伊先生的例子,早在20世纪初,在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他和当时的商人的创业精神就闪耀出来,与法国人和中国人竞争,为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商业信心。
|
| 武天禄先生 |
回到越南当前的营商环境,我们见证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过去两年里。
具体而言,政府设定了以下目标:不进行重叠的检查和审查;不将民事经济关系定为犯罪;实施电子政务;减少至少50%的行政条件和程序……
政府还设定了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即使越南成为东盟前3或前4个经济体之一,拥有最佳的制度质量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并朝着经合组织标准迈进。
这些决议对商界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然而,尽管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改革的热潮也逐渐蔓延,但越南企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营商环境改革之路依然十分艰辛。
近60%的企业仍在亏损经营,2018年前10个月,超过7.8万家企业被迫解散或暂时停业。国内私营企业在规模上仍不及国有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但在获取土地、信贷和合理利率方面也处于诸多劣势。
58%的企业仍需持有临时营业执照,其中42%的企业表示在获取执照方面遇到困难。2017年,超过40%的企业被检查两次或两次以上,2016年这一比例为49%。
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越南的营商成本普遍高于该地区其他国家。越南的税收成本占利润的39%以上,在东盟四国中最高;出口单证合规成本也最高,几乎是新加坡的4倍,是菲律宾的3倍多。
这些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因为它们会降低越南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物流成本在越南企业的成本结构中仍然占很大比例。例如,从海防港到河内或反之(约100公里)运输一个集装箱货物的成本,是从中国或韩国到越南运输一个集装箱货物的成本的三倍。
更不用说贷款、营业场所租金、劳动力等其他成本,尤其是非正式成本,这些都给越南企业本就捉襟见肘的肩膀带来了难以减轻的负担。
只有在越南才会出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例如“一块巧克力相当于13张许可证”或“养鸡的时间比获得卖鸡许可证的时间还短”,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
一些部委和部门只是在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以敷衍了事、缺乏系统性和被动的方式,在特定领域实施了行政程序简化。
针对问题的根源——申请审批机制——尚未制定全面的改革方案。只要法律仍然沿用“管道法、框架法”的模式,仍然需要各部委、部门发布法令、通告来指导,附属许可证制度和繁琐的行政程序就有可能不断演变、恢复、转移,最终继续给企业带来负担。
因此,要彻底降低个人和企业的正规和非正规成本,仍然会很困难。
党的决议要求,到2020年,我们必须按照现代一体化经济体的共同标准,从根本上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总理也经常强调:“制度、制度、制度”是发展的关键。
多年来与商界人士的合作,让我亲眼见证了他们在每一次制度改革后,随着经济走向自由、赋能于民和企业,都取得了强劲而蓬勃的发展。从单一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萌芽、繁荣和持续发展,这便是一个例证。
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经济论坛的评估,我国整体制度质量仍处于中等水平,而革新开放带来的“甜头”已然枯竭,经济增长已达极限。如果我们不下定决心改革,我们将永远沦为中低收入国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仅仅维持中等水平的制度质量,无法帮助我们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要想快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制度质量必须优秀,政府必须精锐。
目前,制度的“天花板”仍然阻碍着地方和机构的创新努力,给个人和企业开展业务造成了困难。
我认为,要集中精力进行体制改革,政府机构必须摆脱社会、市场和下属能够做的事情。政府必须专注于核心职能,不能分散精力,承担过多事务。
朝这个方向,必须加快股份制改革进程,尽快取消各部委和部门的国有企业管理职能,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转移,包括贸易促进活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投资,并按照党和全国人大决议的精神,推进权力下放至地方和基层。
为了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各部委和部门必须真正成为各个领域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而不仅仅是“工头”。
政府部门需要更加重视深入、系统、长期的体制改革,以释放人民的力量,促进国内民营经济部门的强劲发展——这是国家可持续自主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
越南过去也有像白泰宝先生这样的商人。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一批亿万富翁的崛起。并非所有经商的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以最便捷、最安全的方式,秉持值得尊敬的商业精神开展业务:“创造财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伟大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