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公社(南丹)弘扬人民力量建设新农村
(Baonghean)- 从一个人民生活困难的纯农业村,经过6年实施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在全政治体系的同步参与和人民的共识下,红龙乡(南丹)蓬勃发展,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提升
今天来到宏隆,新修的乡村道路整洁美观,平顶和瓦顶的房屋鳞次栉比。肥沃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店铺……为拉姆河沿岸的乡村描绘出一幅崭新的面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地动员了整个政治体系的积极参与,以及全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
红龙教会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占20%以上的大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国家领导、祖国阵线、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组织在宣传协调方面的作用,弘扬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之间的团结共识精神,激发人民的力量。
![]() |
南丹县红龙乡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图片:丁月 |
为落实“全民携手建设新农村”运动,该乡调动民力,利用外部资源,并发挥孩子们的积极作用,建设自己的家园。近年来,该乡以“国家与人民携手共进”为座右铭,以人民为主体,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广泛贡献,积极发展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得到了人民的积极响应。
进入新农村建设阶段,红龙公社仅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定的19个村的7个标准。六年来,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全民动员下,红龙新农村面貌已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投入,满足了生产生活需要。福利工程包括:党委办公室、公社人民委员会、多功能文化楼、13个村的文化楼、运动场、训练场等。
红龙是全乡群众性公路特别是田间路建设的亮点之一,全乡、村级公路已全部通水泥路面,6年来已改扩建村级公路7公里、村级公路5公里。
民众自发捐献人力物力,升级改造了100%的乡内道路(12公里),促进了土地利用转型和交通疏通。该乡也是按新标准建设集中式公墓的试点地区之一,民众捐款超过5亿越南盾。
![]() |
田内水渠已修复升级,以促进生产。图片:Dinh Nguyet |
自2013年以来,该社在土地流转方面做得很好,目前户均只有2.1亩,保证了集约化投入和生产机械化,许多畜牧生产模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如:育肥牛模式、生物垫料安全养鸡模式、水稻ICM模式……
当地民众还发展服务业,服务生产。全乡拥有100多台各类饲料加工机、多功能犁和联合收割机。全乡有7家企业、134家商户、45个铝制品和玻璃制品手工艺小组、泥瓦匠、面馆……此外,劳务输出活动蓬勃发展,目前有226名工人在国外工作。2016年,红龙乡人均收入超过3300万越南盾,贫困率已降至4%以上。小康家庭和富裕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多。
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之间的典型团结
新农村建设犹如一股清风,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红龙乡全民文化生活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家庭率年均达81%,文化村率达84%。13个村中有13个村建有文化馆,为村民提供聚会场所。所有村和家族都设立了奖学基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5-2016学年,全乡3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学校。全乡各级各类学校3所,各项设施均达到国家标准。医疗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16年底,全乡卫生水平已达到国家标准。
红龙公社是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团结互助、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秩序、防止违法行为的典型例子。在巩固既往成果的基础上,自2017年4月起,该公社创建了“天主教地区第四村人民维护安全秩序、团结建设新农村”的典范。
通过这一示范活动,旨在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每一位干部、党员和群众维护安全秩序、参与打击和谴责犯罪及社会丑恶现象的意识和责任感。该示范活动被视为洪隆乡乃至整个南丹县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秩序运动的核心。各家庭和组织也签署了承诺书,承诺积极维护安全秩序,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规定和宗教活动规章制度,并承诺敬神爱国,过上好日子,信奉自己的宗教,为完成新农村建设的19项标准做出贡献。
![]() |
在公社里,许多家庭发展服务业,收入颇丰。图片:丁月 |
鉴于红龙公社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运动中做出的努力和奋斗,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认定红龙公社达到新农村标准。
谈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红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范友红表示:被认定为达到新农村标准的公社是全乡干部、党员和人民继续奋斗、不断持续高质量提高标准的前提和动力;满足新的、更全面的时期社会发展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宏隆县将继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努力建设全面强健的政治体系,把经济增长与文化、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2017年将南丹县建设成为新农村做出贡献。
丁月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