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乡达到新农村标准:人民力量的强大印记

March 10, 2015 08:32

(Baonghean)——目前,清灵乡(Thanh Chuong)党委、政府和人民正沉浸在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因为他们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这是全乡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发扬县内首批荣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单位的传统,特别是抓住新时期发展机遇的结果……

Mô hình trồng bí xanh trên đất 2 lúa tại thôn Hồng - xã Thanh Lĩnh (Thanh Chương).
位于 Thanh Chuong 市 Thanh Linh 公社 Hong 村的 2 稻田中种植南瓜的模式。

事实上,在开始建设新农村时,清灵公社的优势在于2010年已经达到了19个标准中的10个。这有助于公社党委、政府和人民表现出最高的决心,将建设新农村视为突破和前进的机遇。首先要审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标准中的19个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估,以便公社人民委员会制定计划和项目提交给主管部门批准。至于为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实现政策,必须肯定党的领导、政府的管理、祖国阵线和各部门、部门和组织在宣传和动员人民共同实施政策方面的有效作用。

公社决心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为全面发展注入动力,选择交通标准作为突破口。清灵公社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还建立了鼓励村组参与志愿服务的机制,因此在清理场地方面没有出现任何抱怨、疑问或困难。上村村民潘茂林先生是志愿捐建土地、升级扩建村际交通路线的带头人,他说:“公社和村组干部宣传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建设农村交通道路时,我们家就捐建了250平方米的复垦土地给村组,用于拓宽和拉直道路……为了道路通畅,为了村组更加宽敞整洁,我们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在上村,还有阮氏红女士一家也自愿捐献240平方米的菜园地,拆除生活设施,砍伐树木,清理原先需要清理的土地上的菜园,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条件。

上村党支部书记阮友陆表示:“正确认识党的一切路线、政策都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到‘民知、民议、民行、民察、民享’”,上村党支部认为,要完成新农村建设标准,必须动员全系统和群众的参与。尤其要注重动员群众积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特别是乡村道路建设标准。通过人民大会,村委会向全体村民宣传了其他地方的实践经验,并商定了实施方案。为此,村干部动员22户村民捐献数百米土地、果树,拆除路堤、铺设坚固的围栏,并贡献了数天的公共服务,迅速完成了1.2公里的村间道路……

怀着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Thanh Linh 制定了发展生产、调整种植结构以适应季节和土地条件的计划。目前,全乡已成功完成第二次土地转制,每户从4-6块土地减少到1-2块土地。土地“转制”不仅创造了连片区域,方便农户在家附近种植和照料作物,还为人们投资农场、牧场、饲养牲畜和家禽创造了条件,建立了集中商品生产模式,从而增加了收入……

2012年,在参观省农业推广中心支持的莲新村和莲州村(清莲乡)种植HN99南瓜的试点模式时,清灵干部群众学习效仿,将洪村昆茅田地近1公顷的2米田地改造成南瓜种植试验田。经过2个春茬和夏秋茬作物的种植,该田块由公社投资,在电力、水井的支持下,规划成近2公顷的集约化商业南瓜生产区,参与生产的家庭有30户……在昆莫田里种了1棵以上南瓜的洪村阮氏花女士说:“按照VietGAP标准种植南瓜,经过3个月的照料,每棵南瓜产量在3吨以上,田里收购价是5000越盾/公斤,扣除近150万越盾的成本,肯定能赚1400万越盾,比种玉米高4倍”。

说到绿芦笋,很多农民还比较陌生,但2013年底,清灵乡长村村民大胆与太化镇西孝乡河协有限公司合作,在乡公地上试点种植0.5公顷。根据承诺,该公司将提供种子、种植技术,同时在产量足够且符合规格要求的情况下保证产量。种植第一年,乡政府给予100%种子资金、50%肥料资金的支持;配套水井、电线直通田地……作为率先种植2亩以上绿芦笋的7户农户之一,长村书记阮文祺说:“投资种植绿芦笋需要大量资金,种植者必须有点冒险精神,因为这是一种相对“难种”的植物,但适合所有类型的土壤。经过一年多的种植,树已经长到1米左右高,正在生长期,抽出嫩芽,已经结了一茬。因为刚刚种下,产量不足以供应收购公司,但我们在周边市场以每公斤4.5万到5万越南盾的价格出售,收入比种植玉米和花生要高。”

Mô hình trồng măng tây xanh tại thôn Trường, xã Thanh Lĩnh (Thanh Chương).
Thanh Linh 公社(Thanh Chuong)Truong 村的绿芦笋种植模式。

谈及地方新农村建设路线图,清灵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光梅表示:“为落实新农村建设路线图,乡党委于2011年3月1日颁布了关于集中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第39/NQ-DU号决议。各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分委员会。公社明确了19项社区建设标准和39项目标。公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各项计划和项目资源,争取国家对水泥的支持,并注重根据‘民商、村决、民惠’的原则调动内部资源。此外,除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投资资金、调动社区资源外,还采取了多种方式,例如动员在外务工的优秀家乡子弟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经过3年的新农村建设,清灵公社全乡已筹集总投资资金670多亿越南盾,其中人民出资占总资金的50%以上。已按国家标准完成19/19项目标,如期于2015年建成新农村。目前,公社内和公社间道路11.4多公里为A级标准沥青路面,30.7公里村道100%为混凝土路面,雨季不泥泞,村内道路7.4公里为标准道路。灌溉系统已铺设混凝土,基本改造,可满足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积极灌溉、生活供水和排水的要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4年人均收入达1800多万越南盾/人/年。截至目前,居民住房面积基本确保“三硬”;符合建设部标准住房的户数为1421户(占88.7%),无临时住房和危房;贫困率降至4.5%。此外,清灵乡还特别注重环境卫生,完成了总投资13亿越南盾的集中式垃圾填埋场建设。为了长期减轻垃圾填埋场的负荷,该乡还鼓励居民在家建造焚烧炉;迄今为止,全乡已建造了502座焚烧炉……

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也得到了重视。如今,社区文化馆和村文化馆里总是挤满了老人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体育场是年轻人进行足球、排球等体育锻炼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了活动场所,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可以说,清灵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全民共识,在于拥有一支敢想、敢做、善于发挥人民作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领导团队,他们把文化作为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新农村标准的完成是清灵党委、政府和人民继续努力提高标准质量的前提和动力……

方先生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清灵乡达到新农村标准:人民力量的强大印记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