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运动员陈莺:金牌无法出售,死后命运悲惨
很少有人知道,在陈莺这位20世纪越南最杰出的运动员所取得的惊天成就的背后,是亲人的泪水和撕心裂肺的痛苦。
欠老婆孩子一辈子
“他1947年和她结婚,当时他只有20岁。之后他参军,一去不复返。12年后,他回国,于1959年生下了长子。之后他又离开了。每次他回家,都会有一个孩子出生。”这位传奇狙击手的第三个孩子说道。陈莺就是这样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
“我出生于1963年,196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打破了左轮手枪射击世界纪录后,我获得了三天的休假。他给我取名为Tran Quoc Tiep。我大哥叫Duc,是为了纪念他去德国参加比赛的经历。”
陈氏退休后出生的第六位妹妹,也是最小的一位,是唯一一位没有以他所访问的国家命名的妹妹——陈氏燕(Tran Thi Yen)。在此之前,他去过的国家有德国、越南、捷克斯洛伐克、中国(China)和古巴(Tran Cu Ba,后改为Tran Van Ba)。
![]() |
Tran Quoc Tiep 先生 - 已故炮手 Tran Oanh 的第三个儿子。 |
他名声显赫,人人皆知,也为他感到骄傲。但他一年到头都不在家,只有年底才回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她独自在家照顾孩子,为合作社耕田,打理田园,吃土豆和木薯代替米饭,只为了他能出去闯出一番事业。
叶先生的妻子眼含热泪地回忆起岳父的故事,岳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经常重复说,他一生有名气,但没有钱,这并不是出于怨恨或抱怨,而像是在痛苦地向妻子和孩子们解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1974年,他退休回到家乡,每天上山打柴,下海捞虾蚌,给家人换取粮食,还有……买酒。
即使退休后,他仍然参加省级比赛并担任教练。他每年旅行几次,13.5公斤的大米和微薄的退休金不足以养家糊口。
![]() |
数百枚玩弹珠时使用的奖牌和纪念章,现在只剩下这些了。 |
这位已故枪手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陈莺至今仍为家庭的贫困感到痛苦,也对日夜操劳养育孩子的妻子感到愧疚。他留给孩子们的唯一东西就是奖章和徽章,这些是他哥哥们玩弹珠时用过的,后来大部分都丢了。
留下来的人仍要过着艰苦的生活。
已故炮手陈莺于1986年去世。他去世后,家里留下的唯一财产是乡下一栋破旧的五居室木屋。孩子们陆续长大,长子参军退役后,搬到平阳居住。次子努力工作谋生,目前在嘉莱驾驶挖掘机。
他的另外三个孩子也跟着他来到平阳,在工厂当工人,后来定居于此。只有老三陈国捷留在乡下,照顾房子、花园,还有他今年90岁的老母亲。
![]() |
已故炮手陈莺的坟墓。 |
1991年,体育部和清化省体育局前来重建他的陵墓,将其从海岸沙丘迁移到他家附近的Non Choan公墓。
但后来,据叶先生说,家人才知道,修建墓穴的钱是陈莺先生一位旅居德国的朋友出的。他们打听后得知,陈莺先生已经去世,于是便“赞助”了修建墓穴的钱。
“他们回来后,经过计算、测量,估计修建他的陵墓需要花费2000多万越南盾,但我负责监督工人,直接进行修建和维修,总共花费不到400万越南盾。”
陈莺先生留给家人最珍贵的纪念品,是五枚国际金牌。他把两枚留在了家乡,剩下的三枚则跟着大哥南下,“这样我们还有纪念品可以缅怀他”。
![]() |
铁先生至今还保留着两枚1966年的GANEFO奖章,一枚是亮金色的,一枚是黑色的。“原本另一枚也是黄色的,因为当时我们太穷,杜克先生以为是金的,就拿出来一测,结果发现是镀金的,只有几分米的真金。”铁先生有些伤感地解释道。 |
“80年代,他偶尔受越共(The Cong)派的邀请到河内开会。回来后,他跟妻儿说:‘每次出门,朋友们都请我吃河粉。我坐在那里,看着那碗河粉,心疼得妻儿们只能吃木薯和红薯,哭得咽不下去。’”——陈国捷先生谈起他的父亲——已故枪手陈莺时说道。
黄金为生者,白银为死者
“1991年他们为他修建了墓穴,三年后,他们仍然会来看望她,每个运动会那天都是如此。之后,他们就消失了,直到去年年底,在越南射击运动55周年纪念日,阮氏蓉女士(教练阮氏蓉,PV)的团队才来看望她。”阮氏蓉的妻子泪流满面地说道。
“他已经走了。那些年战争和苦难不值一提,但近年来,人们赞扬体育产业,赞扬那些参加比赛并为国家带来成就的人们,而像他这样的人却被遗忘了。”
我们是小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说。但她还活着,他们从不问起她。她该来的时候,她就来,否则,他们根本不记得。
![]() |
已故炮手陈莺有幸坐在胡伯伯旁边,他的遗照被家人庄严地悬挂在墙上。 |
就像清化一样,他们建造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击场,甚至在体育学校里还有一座关于他的纪念馆,但他们甚至懒得告诉我的家人一句话,甚至懒得邀请她或家人参加就职典礼。
2000年,已故射击运动员陈莺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越南20世纪最优秀的运动员,但他的家人多次询问证书是什么样子的,想亲眼看看,为他感到骄傲,却始终杳无音信。
十六年来,每当我提出要求,他都会答应,但随后,想要得到一张纪念他的纸条,放在祭坛上“让他看看”的希望就消失了,陷入了可怕的冷漠和冷淡之中。
只是想让他离家近一点
已故炮手陈莺曾经在海燕乡退休并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木屋,如今坐落在巍峨巨大的宜山炼油厂中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幸运的是,征地项目为炮手陈莺的遗孀高氏翔女士和她的三儿子的家人提供了位于近20公里外的海燕新安置区的两块土地。
剩下的土地补偿款用来修建了两栋房子,外观上看还算宽敞,符合居住区的总体规划,但里面却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只有传奇射手陈莺的祭坛和他的勋章、照片。
已故炮手陈莺的夫人高氏翔女士今年90岁,入党65年。近70年来,她一直结婚生子,侍奉丈夫,身体依然健康。我们去她家拜访的那天,翔女士回平阳省探望了她剩下的5个孩子、孙辈和曾孙辈。
如今,她已有13个孙子和6个曾孙,她期待着手捧已故丈夫被评为20世纪越南最优秀运动员的证书。
院子外面有大约十辆小三轮车,Tiep 先生和他的妻子每天下午以每小时 10,000 越南盾的价格租给他们的孩子和大人,让他们骑着三轮车在新住宅区周围转悠,以此为生。
已故炮手陈莺的坟墓如今坐落在荒凉的农川公墓中央,周围的土地正在被夷为平地,用于一项工程。马路对面就是宜山炼油厂,每当卡车经过,马路就扬起阵阵尘土。
![]() |
这些小型三轮车是陈国捷先生和他的妻子的生计。 |
“我也想把他带到这里,让他离他的子孙更近一些。新墓地已经规划好了,地方也准备好了,但我们没钱建一个宽敞的墓地,配得上他的名声和形象。” 叶先生哽咽着说。
战争已远去。国家饱受苦难的日子也已远去。我们也在用实际行动报答恩情,缅怀那些曾经为祖国带来骄傲的先烈,弥补过去的不足。
但为什么仍然存在如此可怕和应受谴责的健忘现象呢?!
据《年轻知识》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