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船被列为世界遗产
联合国4月5日新闻稿称,100年前沉没的著名邮轮“泰坦尼克号”残骸已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认定为需要保护的水下世界文化遗产。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泰坦尼克号残骸沉入海底100年后,现已受到该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强调,泰坦尼克号残骸位于纽芬兰岛外海约4000米深处,属于国际水域,因此任何国家都无权对该遗产拥有管辖权。
历史悠久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于深海。图片来源:互联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泰坦尼克号现已受到其2001年通过的一项公约的保护,该公约适用于沉没至少100年的遗址。公约成员国有权禁止破坏、抢劫、盗窃和散布遗址发现的文物。公约成员国也有权采取措施保护泰坦尼克号残骸,并将其视为需要尊重的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已有约41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于2009年1月2日生效。
目前,泰坦尼克号沉船周围的水域正受到途经船只的废弃物污染。此外,许多潜水员还放置了塑料花圈和牌匾,以纪念这艘传奇巨轮。此外,人们还定期组织前往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探险活动,将残骸打捞上来展出。
此前,泰坦尼克号沉船物品失窃事件屡屡发生,令人担忧。
沉没前的泰坦尼克号——来源:互联网。
1912年4月14日至15日夜间,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圣托马斯前往美国纽约的途中,为庆祝其下水道竣工而撞上冰山沉没。沉船事件造成船上2200名乘客中超过1500人遇难。
据越通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