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塘柏树的绿色喜悦
(Baonghean) - 州胜乡 (Quy Chau) Xet 1 村村长 Lo Van Dung 望着茫茫森林,若有所思地说:“过去,我们去‘打’饭团时,带的土豆比大米还多,还要忍受蛞蝓和水蛭的侵袭……现在老森林比新森林更绿,人们受的苦也少了!……”。
我回过Chau Thang好几次。这次天气炎热,村子里刚收割完,家家户户都堆满了稻谷和稻草。我到Xet 1村的时候,幸好村长Dung在家。我紧紧地握了握他的手,很高兴他依然健步如飞。稻谷和牲畜的故事依然如故,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四季都有丰收。他说,不用说,记者也知道Chau Thang现在因为森林而更加稳定繁荣。但为了今天的喜悦,他们经历了许多不开心的事!自从根据总理第163号决定分配土地和森林以来,每个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担心水牛和奶牛会被放出来破坏,然后会有坏人来非法开采,到时候我们能向谁抱怨呢?但我们决心要这么做!大家聚集在村长家,一致同意将森林圈起来保护,尤其不能放生水牛和奶牛。十几年过去了,这片绿色的森林带来了许多好处……
![]() |
Chau Thang 公社 Xet 1 村的村民在将竹子进口给贸易商之前会先将其劈开。 |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记者,我真是忘不了以前的日子!”——邓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回忆道:1995年以前,村民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四处寻找木材,然后带回来卖钱买米。他们不得不去田林乡和周风乡的偏远森林,甚至去周牙乡的偏远地区砍伐木材,带回来卖。每次“狩猎”都要两三天,有时甚至要一周才能回来。更不用说被蛞蝓和水蛭咬伤的痛苦了,很多时候,在砍伐和寻找木材的过程中,他们根本无法清除脖子和腿上粘满的蛞蝓和水蛭,身上还有荆棘和抓痕,还有蛇、蜈蚣……
一天砍几捆竹子,得走几十公里。找个地方砍竹子不容易,而且砍的都是小竹子,没人买,就得去找老竹子。砍完竹子,得扛着累得皮开肉绽的担子,走到48号大路上去卖(那时候路边也有人买)。找房子一趟,最多能赚十几万越南盾,少则几万,也算幸运了,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去“打猎”,把整片森林都砍光。有一栋房子,叫“先生”。白村的阿汉每次“打猎”,家里就没别人了,总是带着妻儿,甚至连吃奶的婴儿也一起。自从仓村钱先生的侄子差点被蛇咬死之后,家里再也不敢让小孩独自坐着,只能把他们放在篮子里,放在父母的背上……
那时候,食物非常匮乏。他们一日两餐,但土豆比米饭多。孩子们主要吃米饭,父母则吃木薯和野菜。每户只配一个电饭锅。他们不敢吃自己打来的鸟和松鼠,只能卖掉换米。孩子们吃的是自己带来的食物,比如用青蛙肉做成的肉丸子。有时,即使他们被宠坏了,也要养活自己的孩子。尽管生活艰难,村民们仍然团结友爱,甚至会互相赠送一把野菜。——“你们那时候不种水稻吗?” “是的,我们干了很多活,但收获的稻米并不结实。很多稻田到了收获的时候,稻米都扁扁的。人们不懂如何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只能依靠自然。打猎仍然是唯一的出路。”——村长邓说道,“其他公社的人也来我们公社寻找,但已经找不到了,所以村民们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去。”……
晚餐有酸酸的河鱼和一碗香喷喷的糯旱饭。村长Dung高兴地说:“现在人们终于摆脱了以前那种苦日子,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椴树林,收入稳定,平均每年少则八千万越南盾,多则几亿越南盾。更何况,村民们每年还用新技术种两季稻、一季彩稻,稻米够吃一整年了。”说着,村长Dung提议记者明天一早去林场看看,上去看看公社的人们是如何兴致勃勃地开发椴树的!想回村睡觉。一大早,村长邓就用篮子装了一壶玉米须水,他说:“打猎一会儿,嗓子都干了。现在‘打猎’回来,半天就回来,大概三四个小时,一轮胎车竹笋就回来了。”
与以往不同,我们不得不四处寻找可以砍伐的树林和灌木丛。村长Dung家的竹林距离他家大约2公里。老竹丛还没有被砍伐,但新竹已陆续冒出。村长Dung自豪地说:“这片竹林一年四季都可以砍伐。很难相信,自从土地和森林分配给人民以来,竹林的效益竟然如此之高。” 田块旁,梁文清先生正在砍竹子,他兴奋地说:“村长,从早上起就运来了两辆卡车。这几天我们忙着收割庄稼,没能砍到竹子,现在有商贩来公社中心收竹子了。”
追寻着当地人的开发氛围,我们来到了谢特二村。在梁氏桂女士家,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捆扎竹子,准备赶下午的公交车。村民们说,夏天他们通常晚上出去“打猎”乘凉,趁着月夜外出,深夜才回家。白天不打猎的时候,他们就待在家里锯竹子、捆竹子。就这样悠闲地过着,腰酸背痛的时候,就可以晒晒太阳。尤其有了丰富的竹子资源,他们不再惧怕贫困,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不用再饿着肚子上学了。
太阳已经高高挂在竹林上,周胜村的村角,人们还在忙碌地采竹、锯竹捆。村长Dung刚在村口送我们,就匆匆忙忙地回到了竹林里,他那快步走来,仿佛要冲进竹林,显得十分高兴。
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