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伯伯的家乡培养文化人才
(Baonghean)——在与南丹县县委和人民委员会举行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胡德福强调:“我们必须在胡伯伯的故乡建设一支文明的人民,不辜负这片土地的称号。” 目前,该县正在继续实施“新时期南丹人民文化特色建设”项目,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为此,每个地方都选择了富有创意、务实的、适合自身情况的行动方式……
秋日里,我探访金莲村,刚到森三村寨口,就听到一阵深情的歌声:“来人真多,跟男的打招呼会惹女人,跟男的打招呼会吓到船夫”,原来,这是村里每天的情歌会。唱情歌不仅仅是为了表演,更是满足自己热情的需要,是彼此交流、与其他村友沟通的需要。在歌唱队伍里,我特别留意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就是陈文图,今年87岁了,但神志依然清醒,尤其是他的情歌依然清脆动听,充满深情。
他自幼跟随黄氏安夫人(胡志明主席母亲黄氏良夫人的妹妹)的剧团,到处观看剧团的对话表演,亲眼目睹了黄氏安夫人与潘佩珠、黎元凯校长、黎廷萨学士等当代文人妙语连珠的对话。涂先生说,过去南丹人非常嗜好绿茶,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在织造行会工匠家里喝绿茶,讨论唱维和二重唱,寻找纠正和“打败”对方的方法。很多时候,一壶绿茶就能化解家庭和邻里的纷争,甚至农耕经验也会广为流传。因此,村里邻里关系更加紧密。
![]() |
金莲布料行会俱乐部在林河上演出。图片:Thanh Thuy |
继承了这些精髓,如今金莲乡森村和蔡村的村民,在举止、交往方式和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展现出许多与其他村庄不同的特点。沿着蜿蜒的柏油路,前往森3村阮氏香村村长的家时,路口大杂货店的年轻老板热情地跑出来,笑着说:“这是谁家?跟我来,不然走丢了。” 临走时,车子停下,去编辑部发稿,一位老妇人走过,探过身来:“你是记者吗?进来泡杯绿茶吧。”……让人感到温暖亲切。由此可见,这个拥有117户人家的村庄,虽然只有30多户人家从事服务业和商业,习惯于与外来人交往,但在那些常年在田间劳作、手脚沾满泥巴的农民身上,却似乎蕴藏着一种儒雅的气质。
在建设新农村方面,最突出的是位于南丹县南部的南吉公社。公社书记阮氏莺自豪地说:“如果说新时期南丹人的文化,南吉人可能是最有优势的,他们勤劳、热情、慷慨。”按照公社书记的指示,我们会见了顺美村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阮仲西先生,他说:“这几天,村里一直在组织夏令营,也为了庆祝8月19日,活动才刚刚开始,但村里家家户户都自发捐款。仅是修建村间道路和同步文化机构,完成19项新农村建设目标,一些家庭甚至捐了上千万越南盾。”
随后,施先生自豪地说道:“我们南吉人始终视人性如我父亲留下的对联般重要:人性的栋梁筑起新的根基/过去传承至今,依然坚固而持久。” 不仅顺美村,南吉村的12个村落始终保持着温暖、芬芳、充满爱意的乡村传统。每个村落每10到12户人家组成一个自治小组,这些小组将成员家庭的劳动视为自己家庭的劳动,分享美味佳肴,在困难时互相帮助。南吉人的善良也体现在“扶贫济困”基金的活动中,其中典型的例子是美上村的阮氏文女士和阮氏三女士,她们虽然没有退休金,但却积攒了数亿越南盾,用于捐赠各种基金。
落实关于南坛县2012-2015年及2020年旅游发展的第23号决议。各级党委、政府已将“全民团结起来,共建文化生活”运动部署到各街村居民区,重点开展创建文化家庭、文化村和文化单位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认定为文化家庭31930户,占83%。其中,“文化村”和“文化单位”创建活动正在有序开展,质量和数量均在逐步提高。此项活动为地方建设积极方向作出贡献,逐步形成渗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体的文化标准和文化生活方式。
该县目前正在继续实施“新时期南丹族文化认同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颁布,并已在全县广泛开展。为此,每个地方都选择了富有创意且务实的行动方式。例如,南吉村选择弘扬互爱互助的精神,金莲村选择在沟通和行为方面构建新的文化生活,南清村则致力于落实传统习俗和村规民约。总而言之,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崭新的面貌,新的人民,吸引游客,并在他们重返共同家园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已故宁越教副教授在谈及南丹的文化人时写道:“那就是勇敢、沉默、忍耐、不加修饰、忠诚、正直、绝对忠诚、重义轻财、直率、为了大事不惜牺牲自我。”这种品质形成了稳定而持久的文化底蕴,给今天来到南丹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阮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