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岩新农村建设
芒城岩——一个载满历史和诗歌的地方,也是乂安省西部泰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的汇聚之地。在这片被称为美丽芒族“首府”的土地上,归州县周仙乡党委和人民正携手共建新农村,在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的同时,保护和弘扬这片蕴含古老泰族文化特色的空间价值。
(Baonghean)-芒城岩——一个载满历史和诗歌的地方,也是乂安省西部泰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的汇聚之地。在这片被称为美丽芒族“首府”的土地上,归州县周仙乡党委和人民正携手共建新农村,在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的同时,保护和弘扬这片蕴含古老泰族文化特色的空间价值。
回到义安省西部地区,我再次沉浸在归州县洲仙乡浓郁的泰国文化空间、迷人的布阿洞景色和晨雾中隐约可见的水车之中。在平静的生活节奏中,村子里突然洋溢着修建新农村路的热闹气氛。鸿仙一村的村民们正齐心协力,完成一条贯穿村中心的崭新、宽敞的水泥路。34岁、入党6年的光文俊村长,看起来有着超越年龄的威严,他激动地说:“为了建设新农村,村民们自愿捐献几千平方米、古树众多的园地来修路。虽然每个人吃一点亏,但为社区带来了共同利益,村民们都纷纷表示支持。”
鸿田 1 村(周田公社)的人们正在修建水泥路。
鸿田一村的居民以泰族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很多人的生活都不太好。因此,为了取得大家的共识和支持,党委、公社政府和村干部发动群众,讲解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具体做法,并向大家宣传鸿田一村党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一位党员就是黎文山,虽然家里的经济来源只有4亩稻田,生活十分苦恼,但28岁的青年党员黎文山还是捐出了家里即将收割的100多平方米的槐树地,用来修建水泥路。 “党和国家推行的新农村建设计划旨在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道路建成后,学生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不必像以前那样跋涉泥路。好处显而易见,所以我支持并自愿捐献土地。”孙先生说。至今,整个行仙1村已有13户人家参与捐献土地。在乡一级,数十户人家也参与捐献土地、捐款、劳力、树木、篱笆……例如,鸿仙1村的卢文荣家,行仙村的魏文团家……总的来说,2012年,在人民携手共建新农村启动仪式结束后,共挖掘、修复道路6.3公里,迁移篱笆2.6公里;85户人家捐献土地,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目前,周仙乡正积极引导群众投资发展经济,探索新的经济模式,打破水稻种植单一化,提高生活水平。例如,周仙乡目前在行仙村、和仙一村和和仙二村共设有120个网箱养鱼。周仙乡党委书记梁进生表示:“从事网箱养鱼的农户收入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目前,周仙乡正在鼓励群众投资发展。” 此外,周仙乡还决心继续发扬和仙一村和和仙二村泰族传统织锦技艺,这项技艺已恢复发展近十年。在周仙乡,一些模范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不仅丰富了家庭生活,还帮助了村民。党员三氏昆是少数仍在传承这项技艺的工匠之一,并积极指导当地居民学习织锦技艺。多年来,她教会了和仙村大约70名妇女织锦技艺。“每年,扣除成本后,织锦产品的利润能给我们家平均带来6000万到7000万越南盾的收入,”梁忠泰先生(Khuyen女士的丈夫)说道。凭借这笔收入,党员泰一家七口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孩子们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目前,她的两个孩子正在河内上大学。
目前,和仙品牌织锦在国内市场占据着相当稳固的地位。鉴于其成效,当地民众成立了两个织锦合作社:织锦工艺村合作社和和仙织锦合作社,以促进技艺交流,拓展产品市场。此外,周仙还设立了两个产品展厅,向游客和购物者推介产品。这些成果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确信周仙人能够依靠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谋生致富。梁田生公社党委书记表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委既要完成既定目标,确保和仙古泰式村落的土地,也要大力发展传统织锦产业。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将周仙乡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宽敞明亮的新农村,并融合传统的文化和物质价值。”
作为贵州县新农村建设重点单位之一,周仙乡虽然实施周期不长,但已完成19项指标中的7项。党委和公社政府决心在2015年完成新农村建设。在各级党委,尤其是公社党委和地方政府的紧密领导下,在党委176名党员集体的积极性和模范带头下,我们相信,在“首府”孟江岩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清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