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的经验教训

潘文和 DNUM_BEZAHZCACD 16:14

(Baonghean.vn)——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智慧城市是通过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及其核心领域,以更智慧的方式改变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方式,涵盖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领域,从而提升城市效能,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Anh minh hoa.jpg
插图照片。

中国正在大力投资城市数字化转型。通过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国可以有效地整合产业和资源,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目标。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应对城镇化挑战、利用科技提高便利性和效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今,全球近4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废物管理压力、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耗,所有这些都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应对迫在眉睫的城市化压力尤为重要。为了缓解城市化的压力,中国正大力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采用物联网等数据共享智能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2011年,中国“十二五”规划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数字城市”,中央政府将在数字城市的发展和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

政策制定者已将大量资源用于加速技术创新,包括5G技术、人工智能(AI)、新能源汽车和云计算的发展。仅在2020年初,中国政府就决定实施一项1.4万亿美元的财政计划,以支持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创新。

中国也在利用其科技巨头来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施。中国本土科技巨头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阿里巴巴、腾讯、滴滴出行、百度和华为等公司已将各自的技术部署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以下是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及其独特的实施方式。

1.南京市

南京位居中国智慧城市榜首。作为中国GDP排名第11位的城市,南京拥有扩大智慧基础设施投资和举措的有利条件。

该市的首要目标之一是为其800万居民提供完善的交通系统,其中包括1万辆出租车、7000辆公交车和100万辆私家车。为了管理交通,该市安装了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和射频识别(RFID)芯片生成个人出行行为、票价、道路状况和区域可达性等数据。更新后的数据会直接发送到智能手机,从而缓解交通拥堵,无需修建新道路。

目前,南京市正提议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南京生态科技岛项目,以利用新加坡在智慧城市规划方面的专业知识。

该项目代表了南京在IT服务业、生态环境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成为高科技创新发展和实践中心的未来和愿望。

该提案的亮点在于该岛将实现低碳发展,岛上所有商业和住宅建筑都将使用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氢能。此外,该提案承诺不会建造任何工厂或制造厂,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2.珠海市

珠海致力于打造中国智慧城市的典范,自2017年以来至少投入1.95亿美元,用于推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重点产业的创新。珠海依托华为、腾讯和中兴等国内科技巨头,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融入实体经济。

在城市层面,珠海致力于在“智慧大脑”的框架下部署数字化基础设施,该大脑由新一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驱动。众多智慧应用也将探索城市治理、数字经济、跨境合作,并优化民生服务。此外,珠海目前在互联网普及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所有20户以上村庄和大型岛屿均已实现光纤和4G网络覆盖。

3.深圳市

深圳是中国人口第三大城市,因其技术和软件的爆炸式增长而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华为和腾讯等许多科技巨头都在这里创立。

借助这一合作关系,深圳已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交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近期的一些案例包括:与实时交通状况相匹配的交通信号灯管理,以及帮助医院加快新冠肺炎病例诊断的云数据。数字化基础设施最终将帮助城市确定重点,并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每年为政府和企业有效节省数十亿美元。

4. 杭州市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杭州,已经拥抱了“无现金社会”的理念,超市、餐厅和移动支付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脑系统自2016年起投入使用,用于监控交通状况并调整交通信号灯,以减少出行时间,甚至缩短紧急车辆的响应时间。

城市大脑利用人工智能收集杭州各地的信息,例如路口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以及城市中行驶的汽车和公交车的GPS位置数据。该平台实时分析这些信息,并协调全市1000多个道路信号灯,旨在预防或缓解交通拥堵。

自实施“城市大脑”以来,该市的信号控制能力提升了15%,有效缩短了三分钟的出行时间,这可谓硕果累累。紧急车辆的响应速度也平均提高了50%。“城市大脑”还已部署在许多停车场,启用“先停车后付费”系统,以缓解主要交通枢纽附近以及医院的拥堵,使患者可以先就诊后付费。

5.重庆市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机构介绍,重庆始终坚持数据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平台体系、创新应用体系、数据市场建设等方面拓展数据应用领域。

重庆已公开数据800余项,涉及市场监管、税务、司法、交通等各领域48个部门和机构。但重庆智慧城市的品牌,来自于运用智慧解决方案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并将自然元素与科技和谐结合。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市政府采用智能城市排水解决方案,在管道中安装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控数据并做出有效的环境预测。

该系统用于监测、分析和预测排水系统运行状态、城市洪涝风险、对自然地质的影响以及中水回用活动。

通过集中数据分析软件,当局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洪水侵袭,并限制长江(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人们的重要水源)的污染。

重庆还在建设云谷智慧城市项目,通过一个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连接的技术平台,将100%人工智能应用于从公共交通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该城市使用传感器和联网设备收集从居民饮食习惯到污染水平等各种数据。该项目旨在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效率,例如使用机器人送咖啡,并在会议结束后整理办公椅。

重庆的创新发展正在蓬勃兴起。截至2017年底,全市工业机器人企业已超过120家,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销售收入达140亿美元。

重庆高度重视数据共享与融合发展。2020年9月和10月,重庆相继出台相关办法,规范公共数据开放,涵盖数据目录、系统管理等内容。重庆还是全国首个5G试点城市,为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智能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

6.广州市

广州是中国初创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最早在政府系统中采用智能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之一,涵盖天气预报、个人身份识别等多个领域。

借助云数据系统,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轻松访问和使用政府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该市还正在建设8万多个5G基站,并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利用本市的新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

广州计划建设4000座以上公共充电站,全市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超过5万个,以支持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7. 北京市

作为首都,北京致力于大幅提升从交通到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为此,北京推出了“北京市民社会服务卡”,这是一张虚拟卡,其中包含身份识别和健康状况等关键信息。

北京是另一个无现金城市,居民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即可支付公共交通和商品等各种服务费用。通过实时模拟道路网络来分析拥堵点,交通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立高质量的数据驱动发展模式,进入全球数字经济先进城市行列;到2030年,北京将发展成为数字赋能的大城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更高。

数字经济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北京还将全面推进城市水、电、气、热表智能化改造,建设高认知密度的智慧楼宇、智慧社区。

在医疗卫生领域,北京计划构建集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医学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8.天津市

与南京一样,这座拥有1500万人口的城市也正在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一座生态城。这座生态城建在30平方公里的填海湿地上,将依靠太阳能和地热能发电,并利用附近发电厂的废热供暖。

该市一半的用水需求将通过再生水或淡化水来满足。绿色建筑还将容纳35万居民。该项目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利用技术高效地收集、分类和处理垃圾,同时该市还将部署无人驾驶公交车和智能公交车站,为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更便捷的出行。

9.上海市

上海之所以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市民云”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被认为是全球领先的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市民数据平台。

通过该应用,上海市民可以享受生育婚姻登记、文化服务、教育、旅游、社保、交通、医疗、法律服务、养老等1274项网上公共服务。

市民还可以轻松查询实时交通状况和天气预报。这也是上海市民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最便捷方式。目前,市民云应用程序用户已达1450万人。每天,约有7.5万项公共服务通过该平台处理。居民信息由接入该平台的39个政府部门共享。

居民还可以用它来存储结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驾驶证以及居住证等证件。交通拥堵是中国城市的一个常见问题;上海已经建立了一个交通信息框架,详细记录了从道路交通到公共停车的所有数据。全市安装了1600多块液晶显示屏和1700多块太阳能电子站牌,提供公共交通的准确到站时间。

10.成都市

成都常被称为大熊猫的故乡,同时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领军城市,并率先推出千兆互联网连接。为了提升便利性,成都广泛采用无现金支付系统,但其运作方式与北京、杭州等其他城市略有不同。

在这里,居民在商店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只需扫描智能手机上的二维码和面部识别功能,即可实现“刷脸支付”。整个过程通常只需5到45秒。智能应用程序和5G网络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共交通、交通、教育、医疗、就业和商业服务。

简而言之,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城镇化的国家,中国的城市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正在制定一项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旨在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数百座智慧城市。凭借现有的优势,中国在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取得成功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的经验教训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