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乂安省政治学校建设成为培训培养干部的知名中心
(Baonghean)省委常务副书记、省人民议会主席阮春山同志在纪念乂安政治学校成立70周年之际接受了乂安报的采访。
![]() |
学生们参观省政治学校的传统房间。 |
光伏:请您评价一下省政治学院70年来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阮春山同志:除了义安省委的光荣历史之外,省政治学校也拥有非常自豪的传统:
自建校以来,学校克服了建校初期的一切困难和艰辛,经历了祖国和祖国的革命岁月,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各级干部、党员、领导和管理干部,其中有的同志已成长成熟,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和责任,许多同志在各部委、分支机构和省级单位工作,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和威望。
特别是,学校已为各级党委、机关、祖国阵线、基层组织、机关单位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领导和管理人才。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一代又一代干部是领导和指挥各单位、地方、行业、领域圆满完成政治任务的先锋力量和核心力量,为圆满完成省委政治任务作出了贡献。
学校建设了一支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干部教师队伍,数十名干部在省内各单位、机关、单位进行了实践研修,补充和提升了知识、经验和工作技能。全校干部教师队伍素质优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正是这支队伍创造了学校的声誉和文化价值。
70年的历史传承,学校师生员工除了培养人才、培育成果外,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先后承担了数百项校级、省级课题和项目,提出了许多创新举措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取得了切实的成果。
虽然我省还面临不少困难,学校也存在不少不足,但学校为了不辜负期望和实际需要,在组织建设、仪器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和完善。
由于努力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乂安省政治学校获得了党和国家授予的许多崇高奖项:1986年获得二等劳动奖章,2006年获得一等劳动奖章,特别是在2011年,学校被总统授予三等独立奖章——这是一项非常崇高的奖项。
同时,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因取得的诸多突出成就,不断获得政府、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和乂安省颁发的多项奖状。
新时代对省政治学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要求。省政治学院将秉承过去和现在的优良传统,继续赢得各界群众、广大干部、党员的信任和尊敬。
光伏:尊敬的同志们,2015年7月30日,省委常委会颁布了关于“2015-2020年及2030年展望,建设和发展义安省政治学校”的第12-DA/TU号项目,体现了省委常委会对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您对义安省政治学校在实施该项目方面有何期待?
阮春山同志:深入贯彻落实胡志明主席关于“培养干部是党的根本任务”的教导,省委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与造就工作。
2015年7月30日省委常委会颁发第12号DA/TU项目,题为“2015-2020年阶段、2030年愿景下建设和发展义安省政治学校”,是学校实现近期、中期和长期各方面重大目标的重要政策指导原则和条件。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商讨项目各阶段和内容的实施。从现在到2020年,该项目将成为学校在培训和培养内容、项目、类型和方法方面,在组织、设备和人员素质建设和提升方面,在设施、服务设备和协调机制方面实施重要目标和任务的政策工具。
同时,项目明确了2030年愿景,确保学校建设发展有长远的路线图,有根本性的战略和同步的、科学的解决方案体系,确保学校质量发展的深入和务实。
为此,学校除了要有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外,还要团结一致、坚定决心、积极主动地提出建议并组织实施,同时还要重视、分享、协调,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感和全省各阶层、各干部、各党员的信任。学校一定能够全面强势发展,不辜负期望和实际要求。
光伏:实现把乂安省政治学校建设成为全面强校的目标,努力成为中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干部培训与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实践总结中心……同志们,学校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阮春山同志:秉承学校70年来的传统和巨大贡献的光荣和自豪,为了继续建设和发展部队,满足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省政治学校需要重点落实以下任务:
第一,继续做好对省党常委会、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干部、公务员、公务员培训培养工作的咨询工作;有效组织落实省党常委会2015年7月30日第12号DA/TU项目关于“建设和发展2015-2020年及2030年愿景的宜安省政治学校”的内容,重点有效落实党的十二大决议、中央执行委员会2013年11月14日第29号NQ/TW号决议关于教育培训根本性、全面革新、中央政治局2014年5月26日第32号NQ/TW号决议关于继续革新和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培训培养质量的精神。
二是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职工队伍素质,成为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强、道德素质高、政治气度高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发扬团结、负责、民主、创新、守纪律、模范精神,积极学习和实践胡志明道德和作风,努力出色地完成学校新时期的政治任务。
![]() |
乂安省政治学校全景。 |
三是大力创新培训培养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方式,朝着培养深度不断提升、职称衔接、类型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学校要注重提高科研活动质量,总结实践,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输入材料”,积极为地方政策咨询作出贡献;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实现现代化,满足教职工、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四是要抓好学校党委党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参谋、落实院系、群团组织工作任务的实效性。营造民主文明的作风,在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团结统一,努力出色地完成学校交付的政治任务。
光伏:谢谢同志!
友义
(履行)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