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标准学校:资源匮乏,标准“下降”风险
(Baonghean)-省党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10-2015年)决议确定了到2015年底全省60%至65%的普通学校达到标准的目标。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根据文化社会厅和省人民议会的监督,这一目标的实现难度很大。
缺乏资源
义利幼儿园(义丹)在2007-2008学年被评为一级标准。尽管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艰苦,但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超过80%的教职工达到了标准。学校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关爱学生。社会化工作以“贫困儿童”模式为主,即动员民众提供工作日、原材料和物资,升级设施,增建教室、校门和校园;捐赠树木,打造花园,确保“绿色-清洁-美丽”。同样,在2007年被评为达标学校的义环中学(新岐县),学校继续注重人力资源和设施的投入,以保持和提升达标学校的称号。教师达标率达97.4%;39名教师中有21人获得区级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学校的教育质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学区前列。学校注重社会化建设,打造了宽敞的校园环境,拥有13间高层教室和练习室、电脑室、图书馆、传统……
![]() |
省人民议会监督团视察了义环中学(新记)计算机室。 |
虽然全省现行达标学校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据省委书记介绍,从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目前,除库阿洛镇达标学校比例达到95.5%(其中二级达标学校比例为27.2%)外,其他地区均未达标。通过省人民议会文化社会事务委员会在部分地方开展的监测活动可以看出,目前建设达标学校的难点在于投入建设设施的资源。
义丹是标准学校比例较低的省份之一,69所学校中只有29所,达37.68%。根据县党代会和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从现在到2015年任期结束,义丹必须新增13所标准学校。然而,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武进士坡表示:“即使努力,从现在到2015年底,我们最多也只能新增8所学校。” 义丹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资源。此前,一些地区具备建设标准学校的条件,现在已被划归太和镇。另一方面,自2011年至今,由于学校和教室整合计划停止实施,该地彻底失去了基础设施投资来源,从而无法为建设标准学校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目前全省政策对建设标准学校的支持资金来源太少,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级学校每所只有6000万至2.1亿越南盾,而要在现有学校基础上建设一所标准学校,大约需要10多亿越南盾……该县有许多极其困难的偏远乡,其中一些是从农林农场新成立的;许多学校的设施薄弱且缺乏;社会化工作极其困难,因此在义丹县建设一所标准学校确实很难实现目标。特别是该县目前有4/25的乡没有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学校。
标准“下降”的风险
此外,那些被评为达标的学校也缺乏资源来维持设施方面的标准。自2004年以来,Cua Lo高中是全省第一所被评为达标的高中,但根据学校董事会的报告,之前投资建设的设施如今已不堪重负。一些设施,例如功能教室已不再符合标准,缺少专业团体活动室和学生卫生间。在Nghia Hoan中学,根据新标准,行政办公室、副校长办公室、卫生间、保安室甚至校园都不足。Nghia Loi幼儿园于2007年被评为一级标准,但现在卫生设施已破损严重。此外,学校还缺少寄宿食堂和校园。许多学校都面临着“标准下降”的风险。
![]() |
义莱幼儿园于2007年被认定为符合国家标准,但仍然缺乏儿童洗手系统。 |
按照全省1.2名教师/班的常态安排师资,也给达标学校带来了困难,因为要达到师资标准,首先要保证1.4的师生比。长期以来,达标学校只能通过动员家长出资来聘请教师,但并非所有学校和地方都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艰苦地区。其次,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山区、边远地区,即使有资源,也没有音乐、外语、信息技术等教师可以聘请。
普通教育阶段国家达标学校建设需要确保五项标准:学校组织管理;管理人员和教职工;教育质量;设施和教学设备;教育社会化。而建设国家达标学校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是创造最佳条件,让学生在五项标准的基础上享受到全面的教育环境。省党代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2010-2015年任期)的决议确定了到2015年底力争普通教育学校达标率达到60-65%的目标,体现了党对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奉献。2014年上半年,全省新增20所达标学校,使达标学校总数达到843所,达标率为54.03%。
教育培训司副司长阮氏金芝女士肯定地表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往往采取“滚动式”建设标准学校的方式,今年建这所学校,明年又重点建设另一所,例如“贫困家庭子女学校”。在师资队伍、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学校能够做到,但设施方面,由于折旧和老化,设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而且每年都没有持续的投资来源。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厕所、厨房等设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却非常有限。在省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建设国家标准学校的投资资源始终是一个负担。而资源问题如今已成为地方政府能否建设国家标准学校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于师资配备问题,阮氏金芝女士表示:“我省有政策为学校每班配备1-2名教师,腾出剩余资金用于支持教师组织寄宿午餐,同时减轻人员负担和省财政负担。但这项政策只适用于市区内组织寄宿的学校,对其他学校来说并不十分合理,影响了国家级标准学校的建设。此外,教育培训部标准有所变化,新标准比旧标准有所提高,例如对实验教室的要求有所提高,导致许多学校刚达到旧标准就不符合新标准,给创建和保持国家级标准学校称号带来了困难。”
因此,教育培训部门除了优先安排预算、追加投资、整修国家级标准学校中落后项目外,还应指导和组织评估工作,按规定重新认定标准学校,提升标准学校的称号。同时,要解决标准学校建设的资源投入问题,加大对标准学校的支持力度;注意整合多项计划和项目,为标准学校创造资源。此外,要组织对学校网络规划进行审查,调整不合适的地方,避免浪费教育设施和投资资源,为提高标准学校建设率、实现省党代会第十七次决议提出的目标做出贡献。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