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公民教育高分“秘诀”
公民教育首次成为高中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的科目,引起不少学生的担忧。
避免死记硬背或偏见学习
公民教育(GDCD)考试共40道客观选择题,每道题有4个选项,但只有1个正确答案。总体而言,样本考试包含一些基础题型,主要考量高中毕业的认可度(认可度40%,理解度20%),以及一些差异化题型(低水平应用30%,高水平应用10%),主要考量大学入学。该考试要求学生为了达到大学入学的目标,必须扎实掌握知识,尤其是能够应对差异化题型的知识。
![]() |
理解问题并知道如何应用它将有助于你在公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图片:互联网。 |
许多教师认为,公民教育科目的设置方式与教育培训部的模拟考试类似,师生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因为选择题考试的内容涵盖了12年级“公民与法律”课程的所有课程。如果死记硬背、学习内容分散、只关注一门课程而忽略另一门课程,可能会导致糟糕的结果。
具体而言,师生需要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内容应用于解决适合其年龄段的社会生活问题,只能解决40%的应用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评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公民责任能力……
河内市安化中学12年级学生明英分享道:“为了集中精力复习,我只报了一门社会科学科目(历史、地理、公民教育)。如果是作文考试,按主题复习就可以了;如果是选择题考试,知识面要广,要求全面。公民教育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所以很贴近生活,老师也很容易理解公民的责任。今年的公民教育考试是选择题考试,所以学习方法和以前不同。考试内容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分析和评估。老师们还准备了复习资料,帮助我们练习反应能力,让我们更容易应对选择题考试。”
河内市丁先皇中学公民教育老师阮良善女士表示,这是该科目首次采用选择题形式进行测试,由于缺乏经验,老师们感到很吃力。往年学生只需学习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而现在课程设置了9节课,学生必须学习所有内容。不仅如此,他们还必须深入学习,彻底掌握每个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因此难度相当大。由于知识点分散,学生必须将所有知识点系统化,避免死记硬背和知识片面性。
了解问题并知道如何应用它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教育部发布的模拟试题虽然不错,但应用范围有限。因此,有必要在考试中加入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题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改变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不仅为考试而学习,更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要想在公民教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牢牢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重点关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课堂内容,以及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问题。一位老师表示,学生无需记住课本上的每个概念,只要理解题目并知道如何运用就能取得好成绩。在方法方面,学生需要注意仔细阅读题目,因为区分题型通常属于处理情况的案例,答案之间通常差别不大。如果只是快速浏览,学生可能会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必要死记硬背所有内容,因为实际上不可能记住所有法律和宪法。许多老师为考生指出了一些“技巧”,例如:对于情境题,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应该从伦理的角度来处理。法律以伦理为基础,许多人遵守法律并非因为他们真正懂法律,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伦理标准。设身处地为受害者着想,通常正确的解决方案是符合社会大多数人意愿的解决方案。
学生应大量阅读书籍和报刊资料,以补充缺失的法律知识。尤其要掌握法律适用形式的知识,例如:可以做、必须做、不能做。掌握并强调重要的短语,例如,在讨论违法行为时,违法行为有多种形式,例如行政违法、民事违法……,以避免答案混淆。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