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想穷也能享受政策的想法
(Baonghean)——为什么减贫成果仍不尽如人意?人们指出了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通过省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一部分贫困人口,而且整个村庄、村组、乡……都希望自己能脱贫致富,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
贫困公社不想摆脱贫困
省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在全省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的监测过程中表明,几乎所有乡镇和县级地方的评估报告都明确指出,一部分贫困人口仍有等待和依赖心理,没有为脱贫致富而付出努力,这是造成贫困的原因和局限性。
根据劳动荣军社会部分类,全省属于社会保护对象的家庭有7478多户,占贫困户数的9.33%以上。这些对象是残疾人、孤儿、无依无靠的孤老……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脱贫致富。
但也有约65%的贫困家庭仍处于劳动年龄,但他们为什么仍然贫困,值得我们思考和担忧。
![]() |
省人民议会副主席高氏显与来自祈山县友剑乡那良1村的脱贫户罗氏勇一家亲交谈。图片:Thanh Duy |
关于贫困人口目前享受的政策统计数据,可以部分解释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一般政策方面,贫困人口目前享受优惠信贷、医疗、教育、住房、电力、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还受益于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计划的子项目,包括:计划30a、计划135、计划30a和计划135之外的生产发展和生计多样化支持;省级对贫困发生率30%以上的公社的支持政策以及来自社会化的支持来源。
可以说,这些政策的制定和颁布是完全正确的,体现了“守望相助”的传统,体现了党、国家和全社会对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关怀。
通过这些政策,很多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但现实情况是,一部分贫困人口依赖这些政策,不愿脱贫,甚至抱有“等着瞧、依赖着”的心态,希望政策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一部分贫困人口的“等着瞧、依赖着”的心态,不仅现在被提及,而且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发布者和执行者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桂风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郎文明先生将现行扶贫政策比喻为“张手”,没有重点,没有重点。要持续扶贫,首先必须准确划分贫困户:对于年老无依、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国家将其列为需要保护的家庭;对于积极劳动、希望获得资金、科技等生产条件脱贫的家庭,需要制定扶持和鼓励政策。
切忌免费赠送,因为现实中,有些家庭虽然得到了一头牛犊来照顾,也有条件摆脱贫困,但是家里有人去世了,就宰杀牛犊来祭祀。
省人民议会监督团部分成员对此表示赞同,但表示这样的评估仍然不令人满意。根据实际数据,尽管扶贫投入和支持力度很大,但2011-2016年期间,只有4个乡和25个村从135计划中被剔除,而135计划下的乡名单却继续增加1个乡。
此外,现实情况是,官员们也希望贫困公社、贫困县也能享受到政权。因此,不仅群众,就连村、社、甚至县,都存在着不想脱贫的心态……
需要正确评估形势
因此,在一些地方,宣传和提高贫困人口和官员的认识,也是实施可持续减贫解决方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奇山县省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会议上,该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清黄表示,该县每年约有1000名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深造,因此解决就业问题非常必要。
黄先生直接与荣市的中央交通学院和国防部第四职业学院合作,招募和培训当地青年。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心理和思维障碍:这些青年是否想学一门手艺,是否想通过工作摆脱贫困;或者他们入学后会不会辍学?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觉去上学,自觉发展经济。如果我们用行政决定来‘强迫’他们,那将是不可持续的。”黄先生说。他还补充说,奇山县委常委会确定,宣传咨询、转变认识是增强内生力量、有效开展可持续扶贫工作的核心。
当地已在各村开展了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的宣传工作。区领导还责成教育培训局安排班主任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
省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副主席王光明对上述解决方案表示赞同,并表示,在解决扶贫问题上,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使干部和群众转变认识,放弃对政策的“执着”心理,在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太困难的情况下,当他们有劳动能力时,要有起义和脱贫致富的意志。
![]() |
归州周顺乡卫生站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民众用药。图片:Thanh Duy |
劳动荣军与社会部部长阮邦全表示:“在奇山县,有些孩子虽然家境富裕,但户口却被分开,以便他们的父母可以到贫困村享受贫困户政策。就像最近在审查符合135计划条件的村组时,一些乡镇领导也曾与村组、乡镇领导进行过接触和讨论,希望这些村组、乡组能够加入135计划。”
“不仅劳动荣军与社会部,整个政治体系都必须认真评估地方的现状。因为到目前为止,省政府主要提供指导,颁布机制、政策、指示、检查和监督,而具体实施仍然由县、乡、村、村组和家庭负责。” 全先生强调。
我们认为,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有“爱穷”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源于投资资源分散、规模小,无法真正满足当地需求……所以他们没有真正给当地带来强大的推动力。这反而造成了反效果,许多村子,甚至公社,为了享受政策,也“拼命”地想着穷。
因此,需要更合理地配置资源,而不是分散资源;同时,要落实责任和考核标准,真正做到快速脱贫,更重要的是持续、果断地脱贫;让贫困群众、贫困村、贫困公社等在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信心,而不是因为没有资源扶贫而“喘不过气来”。
(待续)
清维-梅花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