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Lap 沿海村庄仍处于“搁浅”状态

February 3, 2013 18:02

义光乡新立1村和新立2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义禄县最贫困的沿海村庄。渔民们仍然以捕鱼为生,但由于船只较小、发动机功率低,他们只能在近岸捕鱼。捕鱼的收入仅够维持日常的温饱……

(Baonghean)-义光乡新立1村和新立2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义禄县最贫困的沿海村庄。渔民们仍然以捕鱼为生,但由于船只较小、发动机功率低,他们只能在近岸捕鱼。捕鱼的收入仅够维持日常的温饱……

农历十二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三点左右,我到达了宜光乡。虽然连日的寒冷过后天气已经回暖,但那时,雾气却笼罩着整个村子。在伸向大海的山峰上,当地人自古以来称之为海潭山、儒昆山和昆仑山,雾气笼罩着一切,一片白茫茫。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海阳先生说,这里是这个季节的沿海地区,天气暖和的时候,只有下午三点钟海面上才会飘来雾气,如果天气寒冷,到下午两点钟,村里的树梢就已经被雾气笼罩。宜光乡有7个村,其中两个村:新立一村和新立二村,所有家庭世世代代都靠海为生,至今渔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原因在于人们努力维持在岸边捕捞海鲜的职业。目前,几乎100%的海上从业者仍然使用排量低于20CV的小船在岸边捕捞虾、鱼……由于投资少、生意微薄,每天的收入只有几十万越南盾。这笔钱只能维持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而且,那里的人孩子很多……



阮文心先生经过一夜的捕鱼,丢失并撕破了5张奇怪的渔网。

下午干完活,杨先生带我去了新立一村和新立二村。此时,村里的男人渐渐少了,只有女人和孩子。如果说还有人的话,那也只是一些专门捕鱼换货的男人,或者几户养虾的。另外,值得感受的是,这两个村子的房屋挨得很近,彼此相邻,村里的道路和小巷大多是水泥路面,路面只有几米宽。新立一村村长阮春红说:“现在村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去拉洛了,准备船只出海,明天早上就回来。这里的渔民用小船捕捞海鲜,所以他们只在晚上出海。因为船小,所以家庭的劳动力都是自给自足的。有大儿子的家庭会跟着父亲出海,否则夫妻俩就会一起出海。”新立村的妇女出海捕鱼是常有的事。黄昏时分,我们沿着宜光水利工程的水泥路来到拉洛村。此时的拉洛村静悄悄的,没有一条船。站在宜光路上,望向新立一、二村的居民,许多高楼大厦都粉刷成了新颜色。洪先生透露,这些高楼大厦是用国外的钱修建的。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村的几百名孩子都去台湾、韩国等国家打工了。多亏了这些钱,很多家庭才有条件建高楼大厦,否则,就这样在海边打工,能有饭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的家庭,至今仍然住在四层楼房,或者说是半永久性的低矮小屋里。新立二村共有226户人家,1115人,其中近100%的家庭都以出海捕鱼为生。目前,该村仍有43户家庭属于国家规定的贫困户。

三年前,新立一、二村的渔民们也有一些家庭,合伙出资购买大船、大机器,出海打鱼,打光网、捕鱿鱼……由于亏损,就改打近海。特别是近三年来,这里的渔民们都开始使用大网(中国产)捕捞海鲜。大网是一种贴近海底捕捞的捕鱼工具,无论什么鱼,小到筷子那么大,大到两三公斤重的鱼,都能捕到。因此,这里的渔民们争相购买大网,以便捕捞更多的海鲜。渔民们出海回来,带回各种各样的产品:虾、蟹、鱼、鱿鱼……每种都有一点,直接在码头上卖。这个季节,雾气弥漫,一晚上出海,一艘船只能捕到10公斤左右的各种海鲜,大概能卖到30-50万越南盾,扣除油费、伙食费……20多万越南盾。这固然有利,但是哪艘船不幸碰上一艘开着大引擎打螃蟹的大船,或者出海时被我们的怪网缠住,那这一趟就算亏了。我们的船小,引擎也小,看着它拉着我们的网,拉着我们的鱼网,我们心里很气愤,但也只能干看着。一张怪网就要35万越南盾,有的家庭一晚上就损失10张。据统计,这两个贫困村目前有130艘船用怪网捕捞海鲜,最少的船有10张,最多的船有80张。原来,这两个村的渔民们每个晚上出海之后,都能捕到大约几吨各种海鲜。当船停靠在 Lach Lo 时,所有的海鲜都会卖给村里的妇女,她们再把海鲜带到农村市场。

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回到了拉洛村,此时木麻黄树林已被浓雾笼罩。远处,几艘小船隐约可见,在白雾中渐渐清晰起来。拉洛村码头,许多妇女正坐着等待货物。船只一艘接一艘地停靠,每艘船上载着两个人,有的父子,有的夫妻。船上运来的海鲜并非一公担,也不是一窝窝,而是几捆虾、鱼和鱿鱼。大捆的有5公斤,小捆的也有几公斤。还有很多船在售卖库阿洛港的货物。和我一起去的阮春红(新立2村村长)透露:“卖得最多的那艘船赚了60万越南盾。也有一些船不太走运,从其他地方过来的大船,拖走了好几网,算是亏了。”每当船靠岸,村里的妇女们就会争相买卖海鲜。新立一村的居民夏女士吐露心声:“船多,货少。每天早上运气好的话,也只能买10公斤鱿鱼、5公斤虾和少量鱼,拿到当地市场去卖,赚点小钱。”村里那些跟随丈夫出海的妇女就不用出海了,否则就只能靠买卖海鲜来维持生计。



Tan Lap 妇女跟随丈夫出海

那天早上130位船主中最失望的,大概就是新立二村的阮文心先生了,因为昨晚他丢了5张大网,只是被几艘大渔船拖走了。他的船上一共60张大网,昨晚捕捞了60万越南盾,扣除成本,他还赚了40万越南盾。不过,丢掉的这些网,估计得花上一周的钱才能攒够买回来。新立一村阮文庄先生说:“这份工作只能糊口,不能致富。以前我跟人合伙投资买大船去远海捕鱼,但因为要养活家里6口人,没钱。大约5年前,我买了一艘18CV的船和渔具,花了7000万越南盾。有了自己的船,每天天气好的时候,我和丈夫就一起出海,一晚上能挣几十万越南盾,足够养活4个孩子。因为船小,而且捕鱼的地方很近,遇到天气不好,风力5级以上,我们就不敢出海。”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讲的一件事:1992年,一场海上龙卷风夺走了公社50人的生命。一年之中,这里的渔民有连续4个月(12月至次年3月)的渔获量因大雾影响而大幅减少。

专门从事渔具交易的洪先生说,几乎每年每艘船的渔具都会被拖网渔船偷走。损失最多的船有30艘,最少的只有10艘。有些家庭经济困难,没有现金一次性购买几千万越南盾的渔具。我也把渔具赊账卖掉,然后在海上漂泊一夜后再慢慢还清。

这里的渔民就是这样,晚上在海上漂流,白天回家休息,希望捕到的海鲜刚好够维持一天的开销。至于致富,谁也没想过。所以,这里的贫困世代相传。陈海阳先生(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告诉我:“这里的渔民从近海捕鱼转向远洋捕鱼非常困难。因为这里的大多数家庭都是贫困户,甚至接近贫困户,他们从哪里弄来几十亿越南盾来投资购买大船和大型机械?如果国家贷款,他们一次就会借几十亿,渔民不敢。1989年,国家投资了新立合作社,拥有3艘135马力的渔船,用于远洋捕鱼。运营3年后,该合作社解散了。随后成立了晨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远洋捕鱼。但仅仅几年后,由于经营不善,晨星有限公司也解散了。由于这个现实,再加上人民的贫困,如今在公社里,5到7户人家买一艘大船一起远洋捕鱼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大多数人都买小船进行近洋捕鱼。问题是,新立合作社还能维持多久?”穷?我们怎么才能消灭最穷的沿海村庄?地区,还没人回答!


文章及照片:Xuan Hoang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Tan Lap 沿海村庄仍处于“搁浅”状态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