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河上的渔村在风暴季节感到焦虑
大约13户渔民经常把船停泊在燕轩铁桥下,形成一个渔村。每逢雨季风雨交加,他们就担心船会沉没,村里的男人们就得彻夜守望。
渴望到达岸边
9月19日中午,四号风暴逼近中部海岸,尽管预报风暴眼不会袭击义安省,但范氏水女士(35岁,兴原省春林乡)仍然小心翼翼地收拾行李,搬到小阁楼里。屋里除了冰箱,几乎就只有衣服、毯子、枕头等物品。
“这两天雨下得这么大,我都害怕了。去年,拉姆河水涨起来,把房子的一半都淹了,”水女士指着墙上几年前洪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说道。
Thuy 女士是渔村住在安春铁路桥下。在这个村子里,Thuy 女士家算是最富裕的,因为他们在河边有一栋小房子,可以在暴风雨时躲避风雨。其他大多数家庭仍然住在狭小的船里。
“很多人以为我们是河边人,擅长游泳,所以不怕风暴。其实,我们非常害怕。正因如此,我和丈夫努力工作,从银行借钱,在岸边买了地,建了房子。虽然我们仍然欠银行很多钱,但我们希望孩子们不再像父母那样,随波逐流。” 翠女士说道。

水女士来自河静省,世世代代以渔为生,生活在停泊在林江对岸的船上。她的丈夫阮春全先生(44岁)原籍广平省,但出生在这个渔村的船上。和村里许多人一样,夫妻俩都是文盲。虽然是河边人,但近年来,水女士遭受了亲人因洪水丧生的痛苦。这也是他们夫妻俩努力上岸送孩子上学的动力,改变了他们世世代代以渔为生的命运。
“三年前,我父亲,当时只有52岁,就在渔村里溺水身亡。他游泳很好,但那天划船去邻居家玩,一阵大风把船吹翻了,再加上他当时还喝酒,就溺水身亡了。等人们发现他时,已经太晚了。不久之后,我弟弟18个月大的侄子也在这条河里溺水身亡。那天,他从船上掉下去了,大人们都不知道。”水女士伤心地说道。

“我们厌倦了这份工作,想上岸找份工作,但我们不识字。所以,我们只能指望三个孩子。就算要向银行借钱,我们也得送孩子上学。我比我丈夫好,因为我以前也上过三天学,但还没学会写字,就不得不辞职,到船上照顾弟弟妹妹,爸爸则去捕鱼。前不久,我去一家公司应聘,面试的时候要求我识字,但我不识字,所以没录用。”Thuy说道。她还补充说,他们现在的愿望是被认定为近贫户,减轻孩子上学的一些费用。
每当暴风雨来临时,Thuy女士和她的孩子们就会躲进堤坝里。而Toan先生则依然不顾一切地紧紧抓住那艘小船。
这艘船是全家的“鱼竿”。一不留神,大雨就会沉没。所以,无论风雨多大,村里的男人们都会留在船上,彻夜守护。船小,大雨会灌满水,如果不不停地舀水,船就会沉没。虽然知道危险,但他们还是接受了。如果船沉了,情况会非常艰难。
阮文全先生——春林乡渔村居民

担心雨季
水家隔壁是阮春光先生(66岁)的小房子,他是这个街区最年长的居民之一。它被称为房子,但实际上只是一间狭窄的棚屋,用他一路乞讨到的铁皮和防水布拼凑而成。每逢洪水季节,整栋房子都会沉入河床。他的妻子病了,无法行走,所以每次发生这种情况,阮春光先生就不得不把她抬上船去避难。
“当时非常害怕。有一年,水位涨得很快。幸好邻居们帮忙了,不然我们根本没时间撤离。当时雨下得很大,老两口蜷缩在摇晃的船里,根本睡不着。我会游泳,所以即使船沉了,也还有一线生机,但我妻子动弹不得,非常危险。”光先生说。

小屋里,所有能盛水的器具,比如盆、锅等等,都被光先生用来收集雨水了。上面的铁皮已经破了,每次下雨,房子就被水淹了。“我很害怕,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光先生说。

谈起渔村,张先生说,至今,这个村子还经常被称为“泰国村”。因为村里的大部分居民都来自广泽(广平),后来为了谋生而移民到泰国。1954年,响应国家的号召,这些家庭返回家乡,并选择了流经兴原省的林江河段作为他们的停泊地。由于他们忙于沿河谋生,至今村里的孩子几乎都没能上学。近年来,一些家庭开始送孩子上学,希望能摆脱贫困的村庄。

在这些风雨交加的日子里,44岁的阮文越先生的小房子里挤满了来借宿的人。因为在这个渔村里,除了阮光先生和阮翠女士夫妇,就只有阮文越先生一家在河岸边建了房子作为避难所。房子只有大约40平方米。2这栋房子建造得粗糙,但仅Viet先生一家就有10口人。几年前,长子结婚生子,也搬进了这栋房子,追随父母的脚步。此外,Viet先生和妻子还要抚养两个患有精神疾病、无法自理的弟弟妹妹。房子本来就很拥挤,现在又有更多邻居来住,更加拥挤了。
“人们待在屋里,但眼睛仍然盯着下面停泊的船。如果船沉了,他们还可以下去救。晚上,我们男人还得待在船上,只有女人和孩子才能上岸躲避。” 越南先生说道。他补充说,近年来,水产资源日益匮乏,渔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许多家庭都想送孩子出国打工,但这很困难,因为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资产可以抵押去银行贷款。因此,一代又一代的渔民不得不留在这个渔村。
每逢雨季,当地政府都会派员驻守渔村,一旦水位上涨,就必须立即强制居民撤离至堤坝。但现实是,很多人仍然主观意识很强,不愿保住自己的财产,所以经常留在船上守望。
阮景全先生——春林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就在渔民们渴望“安居之所”之际,几百米外,有一处安置区已经竣工,但却“空置”。由于建设时间过长,人们不再真正需要它。这是春林乡9村拉姆河滑坡地区居民的安置区。该项目于2011年获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共有100个住宅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15平方米)。2)在拉姆河堤坝内修建住房,为堤坝外洪水和山体滑坡地区的100户家庭安排新的住房;其中,投资费用超过预算242亿越南盾。
虽然这是一个紧急项目,但历经十年,直到2021年才竣工并移交给当地政府。然而,自那以后,安置区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没有一户人家居住。据已登记领取土地的住户反映,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他们大多已自掏腰包加高房屋以应对洪水。因此,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需要前往安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