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查处违反质量标准的化肥生产设施。
(Baonghean)劣质化肥仍在走私进入市场,许多化肥生产设施尚未达到规定条件。当前的化肥生产状况给职能部门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8个劣质肥料样品
化肥市场日益复杂,近期有关部门发现多起质量违规行为。
最近,该省综合检查组对全省21家化肥生产和贸易企业进行了检查,包括本省生产的产品以及河内、隆安、宁平、老街、清化等省外生产企业的产品。
督查组共抽取24个肥料样品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该省一家生产企业的混合肥料产品质量不符合公告标准和规定的质量指标。此外,6家经营单位的7个肥料样品不符合公告标准。
![]() |
省跨学科检查组对义安农业材料股份公司的肥料生产活动进行了检查。 |
科技厅首席督察阮孟河表示:“督察组随机抽取的肥料样品均在指定且信誉良好的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因此结果准确客观。” 检测结果公布后,跨部门督察组根据政府第80/2013号法令,对6家企业处以行政处罚,罚款总额达1555万越南盾。对于生产企业,科技厅已将案件移送省人民委员会,对违规企业处以1.6亿越南盾的罚款。
![]() |
义丹县义林乡甘蔗种植户阮氏凤女士抱怨肥料质量影响了甘蔗的生长。 |
假肥料没有营养价值,造成作物减产、破坏环境,也给政府造成大量财政损失。这还只是损失金额的计算,与包装上标明的营养成分并不相符。使用假肥料、劣质肥料对作物、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的隐形损害和后果,至今仍难以预料。 |
此前,2013年,越南警方破获了多起冒充知名品牌的假冒肥料案件。例如,2013年8月4日,义安省警方反走私大队(PC46)突击搜查了黎氏香(Le Thi Huong,居住在杜良县泰山乡卓荣村)的住所,当场抓获了黎氏香将232袋印有越美化肥有限公司NPK 8-10-3牌的假肥料(每袋25公斤)装上汽车,准备运往桂峰县出售。警方在检查嫌疑人的仓库时,又缴获了5755袋印有越美化肥有限公司NPK 8-10-3牌的假肥料。
市场管理部机动队队长阮松山表示,通过检查,发现部分化肥产品质量不合格。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企业投机取巧,甚至有外地单位将劣质化肥转卖给民众。
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
自2014年2月1日政府第202/2014号法令生效以来,化肥行业实行了分业管理。具体而言,工业和贸易部门负责管理无机肥料,而农业部门负责管理有机肥料和其他肥料。然而,自从工业和贸易部门取代农业部门以来,国家对化肥的管理就变得非常混乱。
![]() |
检查组从化肥生产和农业服务厂(Nghe An 1/5 LLC)提取了化肥样品。 |
环境安全工程厅(工贸厅)厅长黎德英先生表示:“工贸厅在接到农业部门的申请后,正在制定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严格执行。由于一切都是新的,管理工作至少要到2016年才能真正落地实施。”
目前,该省约有12家无机肥料生产单位和约430家肥料贸易单位。根据初步记录,该省大多数肥料生产设施规模较小,采用机器和铲车的半自动搅拌技术。就生产能力而言,大多数企业较低,年产量在5000至10000吨之间。只有少数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0吨,例如义安农业物资公司和荣市化学股份公司。
为确保各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工贸厅已建议省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全省肥料质量管理的第31/2015号决定,并指导各企业准备相关文件报送工贸部,申请肥料生产许可证。
如果到2016年2月,任何企业仍未获得许可证,该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截至目前,据记录,该省尚无任何企业获得化肥生产许可证。此外,12家化肥生产企业中,只有9家宣布合规。
![]() |
为了有依据进行核查,考察团还深入群众家中采集肥料样品。 |
肥料质量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抽样检测。目前,我省没有指定或注册的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匮乏,质量评估并非易事。同时,评估成本高、周期长也影响了处理的有效性,因为等到结果出来后,违规机构已将化肥全部售给农民,无意中为假冒伪劣肥料的流通创造了条件。
因此,肥料质量管理机构需要采取措施,要求单位和企业定期按肥料批次送样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对生产中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理。由于肥料是特殊商品,一旦用于农作物施肥就无法回收,因此当农民购买到假冒伪劣肥料使用并遭受损失时,不能以质量评估作为处理依据。
根据政府第202/2013号法令,生产肥料的组织和个人必须持有肥料生产许可证。具体而言,根据工贸部第29/2014号通函和农业部第41/2014号通函,这些机构必须符合厂房面积、仓库、机械设备等设施和资源条件……此外,还必须实施并维护质量管理体系,例如确保投入、拥有检测室或与指定的注册检测室签订协议以管理产品质量、拥有废水处理系统、环境保护…… |
阮雄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