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朝时期的义安省
(Baonghean.vn)——后黎朝分为两个时期:前黎朝(1428年-1527年)和后黎朝(1533年-1789年)。1527年至1593年,莫朝篡位,将后黎朝打断。这是越南历史上动荡的时期。当时,义安省成为势力争夺的地区。
命运、地名和政府
茂丹年(1428年)四月十五日黎利即位为皇帝(黎太祖),改年号为顺天,国号大越,都城升龙同京。
1428年,黎朝将全国划分为五郡:东郡、西郡、南郡、北郡和海西郡(清化以后的南部地区)。海西郡下设镇、道、府、区、县和乡。义安省和演州省属于海西郡。
平旦(1446年),黎圣宗将全国划分为十二郡。祺酉(1469年)又划分为十二省,下设郡、县、乡、村、府、吏、书。还州与演州合并,组成义安省,辖德光、安都、演州、下化、茶兰、归州和林安等郡。
![]() |
黎朝初期(1428-1527)的越南领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
黎朝初年,各省设行谦,掌管行政、司法和军事,并设将军统领军队。黎圣宗时期,各承传道设两司:承地,掌管行政和司法,由承地政务司司长;都地,掌管军事,由统平司司长。新卯(1471年)增设贤寮,掌管司法,由贤寮司司长。
黎朝初期义安王朝的都城设在林城。黎朝后期,承帝王朝和玄帝王朝仍设在林城,陈帝王朝则迁至丁丘(今奇英),后又迁至雍贵(今兴原)。
在力量的洪流中
义安省(Nghe An)自1469年至1831年,为越南的一个行政区划。从后黎朝直至西山朝,义安省几乎一直是当时大越政治中权力斗争极其复杂和残酷的场所。
黎朝初期(1428-1527年),黎太祖、黎太宗、黎圣宗、黎显宗等才华横溢的君王,凭借先进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组织,以及经济、文化、外交等优越的政策,使大越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15世纪末,大越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疆域延伸至今天的富安,击败了苯教、澜沧、老挝、赛纳等国,并将疆域拓展至西方……
但自黎威牧国王统治以来,黎朝逐渐衰落。丁会元年(1527年),莫当勇迫使黎公黄退位,建立了莫朝。莫朝统治了越南六年之后,大越政局发生了变化。
庚戌年(1529年),阮金逃往清化山区,后又迁往哀牢。归德年(1533年),他找到黎朝后裔黎维宁,拥立他为黎长宗。众多文人将领纷纷投奔阮金,共同对抗莫朝。阮金当时担任国公太傅,统领朝政。史书称之为南北朝。
阮金于1539年(庚戌年)攻占清化省的黎阳县。1540年(庚戌年),阮金进军乂安,开始在越南大越领土上重新建立势力。
1545年(戊戌),阮金被叛将杨次一毒死,其女婿郑剑篡位。
1545年至1580年间,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战斗主要在清化、义安、宁平和山南等地爆发。
郑剑死后,其子郑宗起兵反抗,从其兄郑璜手中夺取了南朝的军事大权。1573年,他推翻了黎英宗,拥立黎世宗为傀儡,亲自掌控一切军事和国家大事。1592年(壬辰年)年底,郑宗攻打升龙,灭亡了莫朝。莫朝残余势力逃往高平,并一直掌权到1677年。
1558年11月,阮黄奉命镇守顺化,并赋予其“处理当地大小事务”的广泛权力。阮黄离开顺化,既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了规划自己的长远仕途。在镇守顺光期间(1558-1613),阮黄竭尽全力巩固政权,以温和的治国之道赢得民心,为家族建立国家奠定了基础。顺化也成为阮氏家族立足之地。
![]() |
塞缪尔·巴伦 (Samuel Baron) 绘制的 1684-1685 年黎朝宫廷场景。 |
击败莫朝后,郑宗开始考虑消灭阮朝在南方的势力,当时南方由顺化省省长阮黄统治。政治局势党艾-党仲乂安省正式成立。从1627年到1672年,共爆发了7次战争。内战持续不断,乂安省成为战场。国家陷入分裂。
![]() |
拉姆河两岸。图片来源:Nguyen Book |
战场残酷,人民苦不堪言。
从阮金反抗莫朝(1533年)起,直至西山起义、阮朝统一全国(1802年)为止,大越政局错综复杂,各势力争夺权力,政治、安全局势紧张。
义安自那段历史进程的始末,始终是各方利用、利用、争夺的重要地点。
南北朝时期(1533-1592年),黎郑王朝主要在清义地区活动。战争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地区。1570年至1583年,莫朝十三次进攻清义。许多重大战役发生在会通、强干(芽宜、宜春)、归合、郑高(香溪)、门索(石河)等地。
阮忠与阮义战争期间,乂安省是战场,尤其是从兰江以南到阮江口一带,是战事最为激烈的地区。阮军一度占领乂安省全部7个县(1655年)。
在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背景下,从16世纪初开始,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运动兴起。1512年(仁圣元年),义安爆发了黎希、郑雄、黎明哲等人的伟大起义。18世纪,义安并非起义的发源地,但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且险要,当地人民具有爱国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传统,许多领袖纷纷撤退到此建立根据地或组建军队,例如阮友求(关和)、黎维末……
义安省乃至全国的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失败,但却动摇了黎郑封建集团的严酷统治,标志着人民为摆脱残酷压迫、摆脱几百年内战、统一国家的愿望而爆发了更大规模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