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名将良臣
(Baonghean)-丁百图将军--一位学者,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忠君爱国,为16世纪平叛、平人民、安定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的“名将良臣”之一。
一心为民
丁八图生于平年(1516年),是兴原县裴孔乡(现兴原县雄忠乡)人。他出身于一个儒家家庭,但家境贫寒。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教育下,他自幼便显露出上进好学的品格。丁八图13岁时,父母早逝,村里的一位老师将他收为庶民。丁八图每天帮老师扫桌椅、烧水、煮饭、拾柴、放牛、割草。但他仍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 |
Dinh Bat Tuy 寺位于 Hung Nguyen Hung Trung Bui Ngoa 村。 |
丁八图虽然学业优秀,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屡失利,落榜无数,直到1543年(27岁)他才中了香公的科举,被任命为莫朝翰林院监事。顺平六年(1554年)甲戌,黎忠宗开科举,丁八图为状元,相当于第一名。这是黎忠宗即位后第一次在清化文莱行殿开科举,选拔人才。丁八图在十三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考试,被国王任命为翰林院院长。为了报答父母、师长和国王的恩情,丁八图勤勉努力,深得国王信任,被提拔为“翰林院士”。由于丁八图在朝政期间功绩卓著、德行高尚,1562年,黎英宗封他为“同知孝顺”。虽然丁八图是一位忠厚爱国的官员,但他仍然关心国家政治。
![]() |
敕令如下:“宣禄功臣,特使金嗣永禄大富,兵部尚书,同爵大学士,京典侍郎,福溪侯”。1629年(德隆元年),他被封为“上守溪郡公”。 |
在位近十年(1570-1580年)期间,丁八策参加了许多战役,为维护黎朝后方做出了贡献。丁八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还善于安抚民心,恢复经济,例如招募流离失所的民众建立村庄、开辟市场、建造佛塔(至今兴原-南丹一带的人们仍传颂他开辟了贤山市场,修复了贤山佛塔(现称兴安北乡恒市和恒寺)。由于他的诸多功绩,他被黎世宗任命为步兵大臣,兼任“同知大和时代京典”,驻扎在清化的祥典文莱。
1589年,大臣丁八图肩负护送黎世宗出征战场的重任。他年迈体弱,仍日夜操心督办大军粮草。行军途中,丁八图病重,于1589年4月17日逝世。丁八图死后,朝廷追封丁八图为“溪泉公”,封为财神,并下令在其家乡修建庙宇,供民众祭祀。
丁八图在位近四十年(1554-1589),辅佐了黎三代国王:黎忠宗(1554-1555)、黎映宗(1556-1572)和黎世宗(1573-1589)。丁八图虽然未能完成黎忠王朝的整个统治生涯,但他的名字和功绩已被黎朝和国家史册铭记为“第一功臣”。
弘扬传统
这几天,我们回到裴俄村,看到丁氏后裔,特别是兴中、兴原两省人民,都为纪念丁八雪将军诞辰500周年而兴奋不已。
现任裴业村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丁八昭先生感慨地说:“不仅丁八寿将军的后代,所有裴业村人都铭记着他的功绩。”裴业村共有三处文物:丁八寿祠——主要祭祀丁八寿将军及其后代的地方;裴业公所和裴业寺,均供奉着丁八寿将军。
为了纪念丁八思的功绩以及为国为民树立的榜样,丁氏家族的子孙,从裴五开始,一直致力于弘扬家族、宗族、祖国和国家的传统,例如丁八俊、丁八思、丁八度。在抗法抗美战争中,丁氏家族的许多子孙奔赴战场,其中数百人如今已成为军官。丁氏家族的学术传统也十分优良,数十人成为教授、博士、硕士等。丁氏家族的子孙始终保持着团结互助的精神,不断努力,力求不辜负先祖。
![]() |
还有裴五寺——供奉丁巴图将军的地方。 |
兴原县党委和人民以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而自豪,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一道,在1945年八月革命和两次抗法抗美战争中贡献人力物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革新事业、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兴原县党委连续14年被评为坚强党委;政府、阵线和竞赛运动多年来连续被评为优秀;政府授予优秀竞赛旗帜,国家主席在革新时期荣获二级劳动奖章。
兴原县人民委员会主席、丁八图将军诞辰5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主任吴富汉先生表示:“弘扬成就,克服局限性和困难。兴原县党委和人民决心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争取中央政府、省政府和全国各地子弟的帮助,努力将兴原县建设得更加美丽、文明,更加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爱国革命传统名城、英雄的苏联故乡的称号。
清水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