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土地
(Baonghean.vn)安城县被誉为全省的“稻米粮仓”,拥有28万人口,39个乡镇,其中80%是世世代代忠于低洼田野的农民。古老的民歌曾歌颂过安城县的稻米之乡:“没有稻米,就有同城稻米”。然而,与许多其他乡村一样,安城县不仅盛产稻米,也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土地。
安城故乡物产丰饶,稻米之乡美誉远近,涌现出众多名人、才子、英雄豪杰,为国家争光。白辽省的首位文人雅士也是义安省的首位文人雅士,诸如胡宗托、黎端雅、潘淑竹、潘邓琉……都是在这片“精神”土地上诞生的“人才”,为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增添了光彩。正因如此,安城县领导层深谙如何在每位公民的生活中重振这一传统,并通过实施2006-2010年文化体育发展项目,引领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该项目旨在提高文化体育活动的质量,增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里的文化工作者。可以说,安城县从县到乡的文化干部队伍发生了质的变化。县文化中心有16名干部,其中7人拥有大学学历,3人拥有专科学历,其余拥有中级学历,并被分配到各自培训的领域工作。乡一级的文化干部也都拥有大学、专科和中级以上学历。39个乡镇中有39个拥有受过相应专业培训的文化公务员,其中50%以上拥有大学和专科学历。
在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的同时,该区逐步加大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区文化中心已投资并升级改造了传统活动室、图书馆、运动场和文化屋等设施。全区488个村中有485个村规划了文化体育活动用地,覆盖率达99.3%。全区488个村中有474个村建有文化屋,其中50%以上达标,39个乡中有38个乡建有体育场。大多数乡设有图书馆、文化邮局、传统活动室和基层广播电台。截至2010年底,全区有235个村(占47%)获得“文化”称号,文化家庭占比达83%,14个乡被区人民委员会认定为已建成标准文化体育设施的乡……
关于安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县里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每个被认定达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的公社,县里将给予1000万越南盾的投资;每个达到文化设施建设标准的文化村,县里将给予100万越南盾的奖励;每个修建文化馆的村庄,县里将给予1500万越南盾的扶持……上述刺激方案激发了人们的热情、自觉和一致,调动内部资源建设文化活动设施。目前,许多文化馆的预算超过2亿越南盾,这是社会化和调动人们内部资源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安城的文化体育活动旨在服务人民,满足基层需求。因此,县领导指示在全县推广的文化活动模式已得到推广,并有效地服务基层,例如:朗城的信息艺术、春城的颂歌俱乐部、同城的文化婚礼……安城是全国闻名的颂歌之乡,春城、北城、后城、福城、同城等颂歌俱乐部定期举办,质量上乘。乡政府通过提供生产用地和筹集活动资金等方式,扶持这些俱乐部和艺术团体。
每年,各社团和艺术团体都会在节假日、新年和节日期间举办许多特别活动,为人民服务,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维护和发扬民族文化特色作出贡献。安城不仅被称为“稻米之乡”、“学府之乡”、“革命之乡”,也是“文学之乡”,这里培养了众多从事文学、艺术和新闻事业的优秀人才,他们为全省乃至全县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宝贵贡献。
伴随着祖国、艺术家和文化活动,稻作乡报刊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塑造了宝贵的文化形象,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出了创造性的努力,为在本省文学和报刊大家庭中树立独特的形象和标志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辉玄、吴德进、潘文恕、邓红捷、阮邓哲、郎红光、潘巴涵、黄文汉、阮维多、潘世披、潘生源、阮世琪、黄政……他们的文学和报刊作品为稻作乡文化艺术运动日益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作品为丰富本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
波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