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伯出国寻找救国之路111周年:他归来,带来春天
1911年6月5日,青年阮必成登上拉图什·德·特雷维尔海军上将号轮船,驶离芽龙港,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救国之路之旅,为民族带来了自由的光芒。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我抵达了芽荣码头。透过椰子树,我披散着长发,望着汹涌的海浪。船的汽笛声如此凄婉,我仿佛以为这艘船早已离港多年……“。
每逢六月,音乐家陈环的歌曲《边江雅荣》的歌词便会响起,提醒我们一个与边江雅荣地名相关的民族重要历史事件——111年前的1911年6月5日,爱国青年阮必清在这里登上拉图什·特雷维尔海军上将号军舰,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救国之路之旅,为民族带来了自由的光芒。
![]() |
1911年6月5日,爱国青年阮必清从西贡芽荣码头乘坐“拉图什-特雷维尔海军上将号”轮船离开祖国,去实现将祖国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枷锁中解放出来的愿望。图片来源:越通社档案 |
“晚上梦见水,白天看见水的形状”
面对亡国亡家的悲痛,亲眼目睹殖民者和封建走狗的残酷剥削,以及劳动人民的苦难,年轻的阮必清很快萌生了寻找民族解放之路的愿望,并比前辈们拥有更独立、更具创造性的视野。他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去寻找救国之路,他心中燃起一股强烈的决心:“我的人民要自由,我的祖国要独立,这就是我所希望的,这就是我所理解的。”(1)
1911年6月5日,年轻人阮必清以新名字文伯登上了“拉图什·德·特雷维尔海军上将号”,从芽荣港出发,踏上了寻找救国之道的旅程。十多年后的1923年,他向俄国诗人兼记者奥西普·曼登克斯坦讲述了这次旅行的目的:“十三岁时,我第一次听到自由、平等、博爱这些词……法国人这么说,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想了解法国文明,想知道这些词背后隐藏着什么……”还有一次,他在回答美国作家安娜·吕克荣(Ana Luy Xơrông)的问题时说道:“包括我父亲在内的越南人民经常互相询问,谁能帮助他们摆脱法国的统治。有人认为是日本,有人认为是英国,还有人认为是美国。我觉得我必须亲自出国看看。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我就会回来帮助我的人民。”(2)
![]() |
芽荣码头,1911年,年轻的爱国志士阮必清从这里出发,寻找救国之路。图片来源:越通社 |
从1911年到1920年的十年间,他利用一切机会游历世界,足迹遍布欧、亚、非、美等大洲的许多国家,尤其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地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沉浸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中,为了生活和工作,什么都做,比如:帮厨、铲雪、生火、拍照、园艺、受雇绘画……诗人谢兰维恩用这样的诗句来描述他的这些艰难困苦:“你还记得吗,巴黎的寒风啊/一块粉红色的砖,叔叔与整整一个季节的冰雪搏斗/还有伦敦的雾,你还记得吗/他在深夜流下的那滴汗水?”(他去寻找水的形状)。
30年——这是一段漫长而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旅程,他怀揣着神圣而崇高的目标:“寻找国家的形状”。国家的形状是“整个民族的立足之所”,是人民的独立、自由、温饱和幸福。这一理想超越了所有常见的地理空间联想(“故土一隅,半份熟悉的生活”)。这一理想并非遥不可及的迷雾中的形而上学梦想,而是具体存在,创造着人类生命的价值。胡志明的道路是一条高尚的、普世的人文主义道路,旨在实现自然赋予世界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正如他在《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样)。但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要经历“赤火与冷水”。
“这是解放我们的道路”
![]() |
1920年12月25日至30日,阮爱国(胡志明主席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名字)作为印度支那代表出席在图尔市举行的法国社会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阮爱国拥护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赞成法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法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越南民族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图片:越通社档案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他的感情和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9年初,他加入了法国社会党。1919年6月18日,他以阮爱国的名义代表旅法越南爱国者向凡尔赛会议递交请愿书,要求为安南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和民族平等。请愿书虽然未被接受,但却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法国舆论界引起强烈共鸣,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精神;同时也使他认识到,民族要想获得解放,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1920年,阮爱国通过《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的提纲如同一道新的光芒,照亮了这位爱国青年所寻求的救国之路。后来,胡伯伯回忆起那段重要的时光时说道:“列宁的提纲让我如此感动、激动、开阔、充满信心!我高兴得哭了。我独自坐在房间里,像面对众人一样高声说道:受苦受难的同胞们!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这就是我们获得解放的道路!”(3)
他以正确的爱国立场,指出“要救国、要解放民族,除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别无他法”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劳动人民从奴役中解放出来”。这一论断肯定了阮爱国思想的深刻转变,使他从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越南第一位共产党员。
![]() |
阮爱国同志(就座左一)与出席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各位代表合影,17/6 - 8/7/1924照片:文件/VNA |
1921年至1930年,阮爱国竭尽全力在越南工人运动和爱国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越南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撰写了《法国殖民统治的判决》和《革命道路》,特别是1925年6月21日出版的《青年报》,为走向建党奠定了政治基础。在此期间,他还致力于组织和干部的建设,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1925年),举办了多期干部培训班,并选派他们前往苏联学习……
当建党条件成熟时,1930年2月3日,在他主持下,在中国香港召开了统一三个共产党组织的会议,一致同意建立一个统一的党,名为越南共产党。随着越南共产党的诞生和党的第一个政治纲领的提出,越南革命道路基本形成,越南救国的正确道路基本确定。
你回来带来春天
![]() |
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了越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阮爱国——胡志明整个思想和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的观点。图为: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图片来源:越通社 |
1941年初,在国外工作30年后,他回国直接领导革命斗争。他主持召开越共第八次中央会议(1941年5月),决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改变革命战略,把民族解放任务放在第一位,组织动员全民族力量,建立越盟阵线,建设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蓬勃而强大的革命运动。
1945年8月,在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团结一心,发挥全民族的力量,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殖民和封建政权,建立了东南亚第一个人民民主国家——越南民主共和国。
此后,在胡志明思想的照耀下,一代又一代越南人民坚定地走在他选择的道路上。这就是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具有永恒的远见卓识,带领我国和人民战胜无数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胜利——赢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统一;进行革新事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这些胜利充分体现了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伟大启迪和指导价值。同时,也彰显了我党不仅在民族解放事业中,而且在当今革新事业、国家建设、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中创造性运用、补充和发展马列主义及其思想的智慧境界和气魄。
--------------------------------------------------
(1):越南共产党:《越共中央在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真理出版社,河内,1975年,第5、6页。
(2):《人民报》4062号,1965年5月18日
(3):《胡志明全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12卷,第5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