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为他保持睡眠
长期保存胡志明主席遗体及遗物地,为保护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作出贡献。
转眼间,胡志明主席逝世已50周年,胡志明陵落成也已44周年。日复一日,在巴亭广场,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和国际游客慕名而来,瞻仰胡伯伯的遗容,他悠闲朴实,仿佛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刚刚进入梦乡。
![]() |
胡志明主席陵墓开放44年来已接待了5700万人次和国际游客。 |
69号研究所隶属于国防部胡志明主席陵墓保护指挥部,承担着长期保存胡伯伯遗体的医疗任务。50年来,69号研究所全体人员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1969年9月2日,越南的杰出领导人、民族解放英雄、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人类的文化名人胡志明主席逝世,给全体越南人民和国际友人留下了无限的哀思。
为响应全党、全民、全军的殷切期望,中央政治局决定尽最大努力做好胡主席遗体的长期保管工作。
得益于此,至今全国人民不仅有机会通过图片、资料了解胡伯伯,而且有机会亲眼见到胡伯伯,看到他的面容、他的样子、他朴素的衣着,使学习胡伯伯变得更加切实有效。
该特别医疗队的前身是隶属于胡志明主席陵墓保护指挥部的69研究所。该特别医疗队是一支肩负特殊政治任务的专业部队,直接承担长期保存和保护胡志明主席遗体的医疗任务,并组织科研工作为这一神圣任务服务。
![]() |
69号研究所的官员和工作人员测试了一些用于保存尸体的化学物质。 |
医学博士、69研究所形态学系副主任、中校张飞王表示,能够将胡伯伯的遗体保存到生前原貌,这要归功于1969年至1970年间苏联和越南最优秀的医学专家。
“尤其对于特殊参观活动而言,保存遗体比传统的保存技术要困难得多,因为必须保留遗体生前的特征。不仅要保存,还要确保这些特征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服务参观者。”“早期的苏联专家和越南医学专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困难的是最初的防腐阶段,最重要的是整形手术,使遗体更接近胡伯伯生前的样子。”Tuong Phi Vuong中校说。
谈及执行任务初期的情况,胡志明主席陵保护指挥部政委高廷剑少将表示,在激烈的战火和自然灾害的背景下,仅6年间(1969-1975年),胡伯伯的遗体就被6次迁移到不同地方,但胡伯伯遗体保护部队克服一切困难,与苏联专家配合,始终确保遗体得到最佳保护,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和全民的决心。
高廷剑少将表示:“医疗任务是胡志明主席遗体保存任务的支柱,目前只有前苏联和俄罗斯掌握这项技术。目前,陵墓的技术人员已完全掌握了各自的职责。医疗任务最大的成功在于,50年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始终出色地完成了胡志明主席遗体的保存任务。
69所5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艰难的时期是1991年苏联解体,专家撤离苏联,当时世界上,保存遗体供瞻仰的技术是苏联唯一的发明。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提议与您协商,协助培训一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在69研究所员工的自学和研究的帮助下,您同意在2005年之前在越南制定解决方案。
第69研究所所长、上校、博士、哲学博士阮文文表示,该研究所已掌握保存胡伯伯遗体的技术,并已成功解决15个问题,今年年初已利用从莫斯科生物医学中心转让的技术生产出“特殊服装”。
我们这些专业人员能够履行医疗职责,亲眼目睹胡伯伯的遗容,并亲自打理胡伯伯的每一根头发、每一根胡须,甚至他的行头。我们视此为荣幸,这促使我们在履行职责时承担起责任。通过传承研究所的传统,效仿先辈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榜样,并结合现有的遗体保存技术,我们完全有信心胡伯伯的遗体能够得到长久保存。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保存胡伯伯遗体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但越是艰难,69研究所官兵和医务人员越是发扬攻坚克难、争创科研成果的精神。能够每天陪伴在胡伯伯身边、照顾他,是69研究所官兵和医务人员的骄傲。
69位英雄医院的几代人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工作,积极研究专业知识,以满足照顾和保护胡伯伯的需求。目前,医院70%以上的医生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生物化学系副主任、医师阮登庆少校博士表示:“迄今为止,我仅听说过胡伯伯,听过他的故事,也通过纪录片看到过他的形象。但当我真正走近他,亲自参与遗体保存工作时,意义却截然不同。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我愿意为维护和保护胡志明主席遗体的绝对安全,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越共中央政治局、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每位干部的努力下,胡志明主席陵园开放44年来,迄今已有5700多万人次和国际游客前来瞻仰胡志明主席的遗容。
对于每一位越南人来说,参拜胡伯伯陵是一种情感需求、一种新习俗,表达对胡伯伯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敬意和永恒感激。
长期保护胡志明主席遗体和遗物地是为了维护胡志明主席思想、道德和革命事业在实践中的真实存在、神圣性和鲜活性,也是为了保护民族和全人类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