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让许多用户误解的智能手机营销技巧
在智能手机的世界里,并非所有规格或广告宣传的功能都如你想象的那样真实。手机公司在说服用户掏钱方面越来越精明,甚至不惜使用误导性的伎俩。
尽管市场上有大量优质智能手机,但制造商经常采取复杂的手段 - 从夸大功能到歪曲事实 - 使他们的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但这类营销伎俩已经存在多年,而且越来越精妙。本文将回顾一些公司常用的伎俩,以诱骗你掏钱,并解释为什么你应该保持警惕。
1. 测量折叠屏手机厚度和重量的技巧
一些折叠屏手机制造商在产品厚度和重量方面“避重就轻”。他们没有测量整个设备,而是忽略了诸如内部无法移除的保护膜之类的细节。这使得数据看起来更令人印象深刻,但却无法反映实际情况。
.jpg)
照片:互联网
荣耀、OPPO 和 Vivo 等智能手机制造商都曾被发现使用这种测量方法,而谷歌和三星则坚持更常见的标准。因此,当一家公司声称发布了“全球最薄或最轻的手机”时,请务必查看来自知名科技专家的真实视频评测。
2.光学变焦——事实并非你所想的那样?
许多手机制造商在相机变焦功能方面误导用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为 Pura 80 Ultra,它配备 5000 万像素摄像头,宣传支持 3.7 倍至 9.4 倍的光学变焦。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9.4 倍的变焦实际上只是 4.7 倍变焦的裁剪图,并非真正的光学变焦。
谷歌和三星在将主摄像头裁剪和放大以产生双倍变焦效果(2 倍裁剪)的照片称为“2 倍光学质量变焦”时也同样含糊其辞。
听起来很高端,但它缺乏真正光学变焦的优势,比如降噪或提升亮度。“光学品质”这个说法只是模糊的营销,没有具体的定义。
苹果甚至将 iPhone 16 上的 2 倍变焦镜头称为“2 倍远摄镜头”,尽管这款手机并没有真正的远摄相机。所以,当你看到变焦广告时,要小心,因为“光学质量”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光学变焦”。
3. AI功能:流畅的性能,意想不到的真实体验
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 (AI) 功能,例如智能搜索(Circle to Search)、与 AI 助手实时语音聊天(Gemini Live)或 AI 信息撰写助手(Magic Compose),并配以流畅的演示视频,让用户对速度和便捷性印象深刻。不过,也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三星和一加等公司发布的许多真实演示实际上都是缩短或模拟的。在简短的说明中,公司通常会指出这些视频仅供参考,并不反映设备的实际性能。换句话说,在实际使用中,AI 操作可能会更慢、更不流畅,有时甚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这并非骗局,但过度炒作 AI 性能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预期。这并非 AI 演示(尤其是谷歌的演示)第一次因不切实际而受到批评。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在评判智能手机上的一项新 AI 功能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进行测试。
4.超耐用手机保护玻璃
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尝试创建自己的保护玻璃解决方案来取代大猩猩玻璃——康宁著名的钢化玻璃系列,被认为是手机屏幕行业的黄金标准。
然而,一些品牌并没有直接与 Victus 或 Victus 2 等高端大猩猩玻璃版本进行比较,而是选择与普通钢化玻璃进行比较,而普通钢化玻璃已经过时,很少用于中档及以上的设备。
一些制造商甚至声称他们的玻璃“比钢化玻璃强五到十倍”,这听起来很夸张,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意义不大。与其将其与市面上最薄弱的玻璃进行比较,消费者应该获得更清晰的信息: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否比最新的大猩猩玻璃更坚固?
HONOR 是少数几家在发布 NanoCrystal Shield 玻璃时采用透明材质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NanoCrystal Shield 玻璃是该公司开发的陶瓷玻璃,比 Gorilla Glass Victus 更耐用。
这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观的对比和基础。虽然许多公司可能不愿与康宁合作,但显然,消费者才是保护玻璃耐用性宣传的首要关注点。
5. 智能手机的最大亮度:这只是一个广告噱头吗?
最近,许多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在炫耀其“巨大”的屏幕亮度作为营销亮点。例如,Galaxy S25 Ultra 的最大亮度为 2600 尼特,而 OnePlus 13 则高达 4500 尼特。虽然这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并不能反映用户体验。
在显示 HDR 内容时,峰值亮度通常只作用于屏幕的一小部分区域,并且持续时间很短。然而,真正重要的是全屏亮度(通常称为 HBM - 高亮度模式)。这是您在户外阳光下使用手机时看到的亮度级别,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参数。
.jpg)
一些品牌,例如苹果、谷歌、摩托罗拉或一加,会透明地公布全屏亮度。相比之下,三星通常只给出最大亮度数字,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因此,在相信广告中“耀眼”的数字之前,您应该查看更多信誉良好的评论或第三方规格页面,以了解手机在日常使用条件下的实际亮度。
6. 广告中电池充电时间的模糊技巧
一些智能手机制造商使用复杂的“技巧”,让充电时间看起来比实际更夸张。例如,一部手机可能显示已充满电,但实际上还需要继续充电几分钟才能充满。这样做虽然有助于保护电池,但也是为了宣传手机充满电只需不到30分钟,而实际上需要更长时间。
此外,许多公司并非从0%的电池电量开始测量,而是从1%开始计算充电时间。这听起来很合理,因为用户通常不会让设备完全耗尽电量,但这仍然是“缩短”充电时间的巧妙方法。因为从0%到1%也可能需要几分钟,如果算上这部分时间,总充电时间会比官方公布的要长。
所以,不要太在意广告宣传的规格。如果你担心实际充电速度,可以参考一些独立评测,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7. 当突破性功能只是承诺时
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营销策略是大肆宣传尚未准备好使用的新功能。例如,苹果公司于2024年6月宣布推出升级版Siri,但这款虚拟助手并没有提前发布,而是被推迟到了2026年。这意味着用户等待了将近两年才等到一项尚未完成的功能。
谷歌也不例外。在 2023 年 10 月的 Pixel 8 发布会上,该公司推出了“缩放增强”功能——智能照片编辑的一大亮点。谷歌承诺将通过未来的 Pixel Drop 更新此功能。然而,Pixel 8 Pro 用户要等到 2024 年 8 月,也就是将近一年后,才能体验到“缩放增强”功能,而 Pixel 9 即将发布。
虽然预发布是为了炒作,但如果某个功能拖延太久,用户完全有理由感到“被骗了”。所以,在购买某个功能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它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8.防水但不在保修范围内
许多手机公司宣传其设备具有 IP67、IP68 甚至 IP69 等防水等级。这听起来很厉害,但如果你仔细阅读保修条款,就会发现水损坏通常不在保修范围内。
这一举措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 2010 年代中期,索尼公司将 Xperia 手机描述为“防水”,但拒绝在保修范围内承保水损坏。

理论上,制造商有理由拒绝保修,因为防水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例如橡胶垫圈和保护涂层的磨损,或者设备因撞击而破裂。但是,宣传防水性能,然后在出现问题时默默地推卸责任,仍然会让用户感到被欺骗。
所以,即使你的手机防水,也要小心,不要太相信广告,以免因为“不在保修范围内”的事故而损失钱财。
简而言之,在光鲜亮丽的广告背后,许多智能手机公司都在巧妙地“规避法律”来吸引用户,从夸大屏幕亮度、充电时间,到承诺未完成的功能或宣传防水功能但拒绝提供保修。
这些伎俩并非新鲜事,但它们正变得越来越精妙。因此,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不应仅仅相信制造商的数字或承诺。相反,应该仔细研究事实,阅读独立评论,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