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国:存在诸多疑虑和分歧
(Baonghean.vn)——菲律宾近日完成了其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职责,在刚刚召开的第31届东盟峰会上达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协议是东盟与中国签署了《东海各方行为准则》(COC)框架协议。
双方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确保争议海域法治的重要里程碑。
![]() |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东盟峰会上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握手。图片:美联社 |
在声索方之间持续多年的紧张关系之后,这确实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然而,挑战在于如何确保最终的《南海行为准则》文件得到妥善谈判,并对数十年来争端的管理和解决产生影响。
菲律宾最近将东盟轮值主席国移交给新加坡,并将担任东盟-中国协调国,这使得马尼拉能够继续对双方外交谈判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在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总统的领导下,菲律宾优先改善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以换取对该地区领土争端采取更温和的态度。对杜特尔特而言,双方都应该致力于通过诸如《南海行为准则》等机制,以外交方式解决争端,无论其形式如何。
然而,该协议的具体细节仍有待商榷。《东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签署15年后,双方刚刚达成了《东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
事实上,“南海行为准则”的概念早在1996年于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外长会议上就被提出。当时,地区国家呼吁就南海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旨在“为地区长期稳定奠定基础,促进声索方之间的理解”。
![]() |
东盟国家出席在马尼拉举行的会议。图片来源:美联社 |
二十多年过去了,最终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还是像《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一样,仅仅是一份基本的规范性文件,至今仍不得而知。中国坚持要求该协议应明确声明南海“不存在重大外部干涉”,但北京是否会要求东盟国家停止与美国或日本在该地区的安全合作,目前尚不清楚。
此外,“准则”框架草案并未提及最终文件可能被用作“解决领土争端或海洋边界划定问题的工具”。
鉴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已经制定了一套明确的规则来规范争端各方的行为,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南海行为准则》是否具有任何价值?
与此同时,批评人士认为,中国正利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作为其在争议地区大规模填海造地和军事化行动的外交“掩护”,甚至可能利用《南海行为准则》有效地“掩盖”马尼拉与北京之间就南海问题作出的国际仲裁庭裁决。
然而,东盟国家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对话与谈判。
兰哈
(据《南华早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