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妈妈给孩子们讲的三个故事

金渊 September 21, 2018 10:41

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中秋节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培养良好的美德。

孩子们渴望在璀璨的月光下度过元宵佳节,观看热闹的舞狮,品尝美味的月饼。八月的月圆之夜,妈妈们可以给孩子们讲讲中秋节、月饼、灯笼的故事,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这些美好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故事

传说唐明皇(公元713-741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满月之夜,正在御花园里漫步。中秋之夜,月色皎洁,空气凉爽。国王正欣赏着美景,遇见了道士罗公元。道士拥有神通,将国王带到了月宫。在那里,景色更加美丽。

国王欣喜若狂,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象,欣赏着神奇的声光,欣赏着身着艳丽服饰的仙女们载歌载舞。在这美妙的时刻,国王忘记了天快亮了。道士不得不催促国王离开,但他心中仍充满着遗憾。

国王回到宫中,依然怀念那仙境般的景象,于是创立了“月上武艺”节。每逢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国王便下令民众举行灯会和庆功宴。他与杨贵妃在月下饮酒,观看宫女载歌载舞,以此纪念他们神奇的月宫之旅。从此,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举行灯会和庆功宴便成了民间习俗。

明黄皇帝立即下令建造望月台。月圆之夜,国王登上望月台赏月。八月满月之际,国王立即将中秋节定为国庆节。从此,中秋节成为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当月亮圆满明亮时,宫廷里便会响起歌舞。如今,中秋节除了赏月、享用盛宴的欢乐之外,也成为了孩子们的节日。

孩子们期盼着中秋节的到来,在月光下提灯笼,吃月饼。照片:Shutterstock

月饼的故事

中秋之夜,月朗风清,清风徐徐。唐明皇(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吃核桃糕。玄宗觉得核桃糕的名字不够浪漫,便将其命名为“月糕”。

从此,月饼被称为“月饼”。后来,人们仍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吃的月饼称为“月饼”。人们常常与家人一起享用月饼,感受浓浓的亲情。

妈妈可以用自己的感受来告诉孩子们关于月饼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会温柔而深刻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让他们难以忘怀。

月饼是孩子们在满月之日享用的精美礼物。照片:Shutterstock

灯笼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临近中秋节,国王下令,百姓们争相制作奇形怪状的灯笼,但无一能令国王满意。当时,有一位名叫陆德的贫苦农民,他失去了父亲,与非常孝顺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有一天,陆德在梦中看到一位白发白须的神明出现,说道:

——我是太上长老,看在你母亲清贫的份上,孝顺母亲,就教你做一盏灯,献给国王吧。

第二天,陆德按照神的旨意,和母亲用白竹和彩纸做了灯笼。时间过得飞快,灯笼做好的时候,恰逢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陆德兴高采烈地和母亲一起把灯笼带到京城,准备进献给国王。国王看了看,觉得灯笼造型奇特,色彩绚丽,还能动,非常满意。

当国王问起这盏灯的含义时,六德遵照神的话说道:“陛下,灯中间的竹子象征着宇宙的轴心,六面旋转的风车象征着人类的六种性格:爱、恨、怒、哀、乐、怨。风车不停地旋转,象征着人的变化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人之常情。风车的转动得益于灯光,正如善良的人也得益于道德一样。灯的六面是用亮纸做成的,象征着人的性格。”

国王下令将灯笼拿出来供民众观赏。灯笼点亮,风车转动起来。六色绚丽的灯笼分别代表着国王、官员、人民和马匹,它们彼此呼应。灯笼上的人物都是用纸做的。国王非常慷慨地赏赐了六德和他的母亲,并封他们为文虎侯。从此,每逢中秋节,人们都会想起孝子六德的故事,竞相模仿他制作色彩鲜艳的灯笼,这种灯笼被称为“cau quan”(纸灯笼)。

透过灯笼这个寓意深远的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性教诲,母亲们可以巧妙地向孩子传授孝道的美德。

中秋节期间,灯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图:Shutterstock

据vnexpress.net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中秋节妈妈给孩子们讲的三个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