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边境地区一位身穿绿色制服的敬业医生
(Baonghean.vn)——得益于福山边防站的“边防医疗柜”模式,在阮伯良医生的直接领导下,福山乡高维村的许多村民在生病时得到了检查,在发生意外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一定要在你身边。
早上 8 点,当高维二村笼罩在农历二月最后几天的寒意中时,郎文坤先生(1953 年出生)来到诊所,提供免费药品——当时军医阮伯良正在值班。

他说,因为太过疲惫无法入睡,他整夜都在等待天亮去看梁医生。自2022年突发中风后,他左侧身体一直非常虚弱。近来天气转凉,加上高血压的折磨,他感到格外疲惫。过去两年里,梁医生对他的病情非常了解,并在他中风后的康复过程中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完成对坤先生的检查并给他服药后,军医阮伯良(1973年生)抽出时间讲述了他与高威地区结缘五年多的经历。他曾担任过多个职务,其中在景都乡卫生站(奇山)和琼顺边防站(琼銮)工作时间最长,之后于2019年初调任福山边防站。

当时我们所站的地方,是已经停用多年的老卫生站。因为自2013年起,根据新的规划,公社卫生站被迁至7号国道附近的中心区域。医生、护士以及所有医疗用品和药品都搬走后,这个卫生站就废弃了。
当时,福山乡曹维1村至曹维4村的村民们忧心忡忡。从他们家到乡卫生站新址,是一条约20公里的山路。对于不会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的老人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更何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洪水更是危险重重。

考虑到民众的担忧,当地党委、政府和福山边防哨所决定推行“边境医药站”模式,利用原有的医疗站改建为诊所,为民众提供药品。这也是边防部队在义安省边境地区首次采用这种模式。
在实施该模式的初期,为了获得医疗设备和药品,免费向当地人民分发和治疗,福山边防站不得不向该地区的机构和单位寻求帮助,并接受慈善家的捐助。
在硬件设施方面,驻地官兵共同对房屋、桌椅和设备进行了维修、清洁和整修。自2019年2月以来,该模式已投入运行,阮伯良医生亲自负责按照行业规范为民众提供巡诊、检查和医疗服务。

梁医生仔细翻阅着医疗检查和治疗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着姓名、地址和配药信息。他说,诊所成立以来,已经为近5000名儿童和成人进行过检查和配药。其中,有一些病例他永远不会忘记……
2023年6月,曹武3村33岁的杜氏杭女士在放牧水牛时,头部和面部被黄蜂蜇了13次。更危险的是,黄蜂还蜇到了她脸上的重要穴位,导致毒液迅速扩散。仅仅几分钟后,杭女士就感到头晕目眩,昏了过去。周围的人发现后立即打电话给梁医生。
他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迅速取来冰块敷在受害者头部,防止毒液扩散到血液中;同时还带去了抗蛇毒血清和必要的医疗设备。由于及时救治,杭女士恢复了意识,并在4天后康复。
此外,森林里还发生过无数起工伤事故,被疯狗咬伤,食物中毒……这些都得到了梁医生的救助。他独自承担了所有工作,但从未拒绝过村民的任何求助。他那沉稳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暖的心,随时准备风吹日晒雨淋,去帮助边境村庄的贫困村民。
加强军队与人民的关系
当得知我们要去参观福山边防哨所的“边境医药柜”示范点时,高维二村村长邓廷林先生非常兴奋。他说今天下午一定要请医生和大家到他家吃饭,让他好好款待。因为对他来说,阮伯良医生就像家人一样,所以医生的朋友也同样珍贵。
村长邓廷林介绍说:福山边防哨所位于高卫1村,“边防医疗站”示范点位于高卫2村。最近,村民们都熟悉了军医阮伯良的形象,他热情地到村民家中为各种紧急情况进行诊治。大家都熟知他的电话号码,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联系到他。

过去,村民生病时,常常先用家附近或森林里的草药暂时治病,只有病情严重到无法忍受时才会去卫生站;现在,村民们知道如何预防疾病,了解西医治疗方法的价值,并且信任穿绿色制服的医生的能力。
福山边防哨所副政委黎文江少校向我们介绍说,福山边防哨所位于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高维村,管辖17个村庄,其中包括4个与边境接壤的高维村,村里居住着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村民们一旦生病,出行就医都非常困难。

鉴于“边境药柜”模式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近年来,该单位党委和指挥委员会始终明确各自的指挥领导职责。除了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外,指挥委员会还定期关注并积极动员各组织、个人和慈善人士捐赠和支持药品,以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自2019年以来,该模式已为近5000人提供医疗检查和治疗,其中包括数十例因工伤事故导致的紧急病例。同时,该站点还协调并呼吁各组织、个人和慈善家捐赠价值近2亿越南盾的药品。
除福山乡的“军人药柜”模式外,义安边防部队目前已有效部署并维护了近10个军民合作医疗诊所和边境“军人药柜”。这些位于边境的静谧诊所,以尽职尽责的军医形象为依托,始终是人们在危难时刻可以依靠的坚实后盾,进一步巩固了军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