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医生与播撒“善意种子”的旅程
(Baonghean.vn)——多年来,泰文苏医生(1961年出生)默默无闻地播撒着爱的种子。在31年兢兢业业救治病人的同时,他也默默地与许多身处困境的人们分享爱与关怀,传递对生命的热爱。
用一颗温暖的心生活
我们在泰文苏医生居住的吉丹(Tan Ky)见到他时,这片土地也正遭受着冬日的第一波寒流侵袭。他迅速叠好刚买的保暖棉毯,准备送给一对住在离他家近3公里处、生活困难的夫妇。
苏医生说,这对夫妇都快五十岁了,妻子经常生病。一个多星期前,妻子被紧急送往省医院。他回来后,和几个邻居一起去探望,发现全家人只有一条薄毯子,根本不够抵御严寒的冬天。于是,他回家的路上立刻去买了一条厚厚的棉毯。虽然当时他身上只有120万越南盾,但他觉得把这点钱花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是值得的。

尽管泰文苏医生很少谈及自己,但多年来,他默默地做了许多善事来帮助他人,即便他自身境况并不富裕。就在不久前,他用自己的养老金购买了一辆轮椅,驱车35公里多,亲自送到一位贫困患者手中……
据洪女士回忆,苏医生在天峪乡参加邦绍节时,一位妇女抓住了他的手,眼中噙着泪水。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听到这位妇女讲述了她的故事,才意识到她就是薇氏黛女士——他成功治愈的那位12岁女孩的生母。
那是1992年末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正在值班……陈基综合医院(现为陈基地区医疗中心)外科苏医生听到许多人的呼救声。他跑出去接收病人,看到一个脸色苍白的小女孩躺在担架上,一条腿被截肢了,亲属们正用缠绕在一起的橡皮筋给她进行急救。
这名女孩名叫薇蒂东,来自天基乡清村。她在森林里捡柴时,遭到野猪袭击,一条腿被咬断。由于村子距离医院超过35公里,她的亲属不得不背着她走了半天多才到医院;因为慌乱之中,没有人记得带断腿去医院缝合。

苏医生和他的同事意识到孩子因失血过多和极度虚弱而命悬一线,立即制定了紧急救治方案。经过15天多的生死搏斗,孩子逐渐康复出院。然而,孩子却失去了左腿大腿以下的部分。
三十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中年妇女。然而,她的生活十分艰辛,不得不依靠年迈体弱的父母,她的家庭是清村一户长期贫困的家庭。
所以,尽管多年来,这位女士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轮椅,以便能够自由行动,独立完成日常活动,但她却无能为力。苏医生听到这个故事后,回家后立即为这位老病人买了一辆好轮椅。当他把轮椅送到她家时,看到董女士能够熟练地在轮椅上活动,医生才如释重负地离开了。

昂山素季医生默默行善的故事,在谭记县医疗中心护士曹氏美(1985年生)的经历中得以延续。她说:“我出生在同文县一个贫困家庭。十多年前,我下班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导致股骨和两根胫骨骨折,不得不被送往中心医院治疗。当时我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丈夫收入不稳定,房子破败不堪,摇摇欲坠。面对重重困难,我和丈夫一度感到绝望。那时,昂山素季医生不仅履行了中心工会主席的职责,更成为了我们的朋友和兄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了我们全力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渡过难关。2012年,昂山素季医生向县劳工联合会提议,并呼吁中心全体员工和工人为他一家建造一栋温暖的房子。”
在那段温暖的陪伴之后,迈女士一家逐渐稳定了生活,并有信心将孩子们抚养成人。
致力于生活和工作
如今,在通往奇坦乡新田村的路上,泰文秀医生亲自栽种的二十多棵椰子树郁郁葱葱。他不仅在工作单位备受尊敬,在居住的村庄也广受爱戴。他始终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赢得了村民们的深厚情谊。他是村里六位远赴荣灵(广治省)探望故乡亲友的村民之一,这些亲友曾在1967年至1972年间与奇坦乡的村民们共同生活了五年,情同手足。自此,两地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分享喜怒哀乐,在人生的旅途中互相扶持。
苏医生不仅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社区,退休后仍热情地支持谭记区医疗中心的急诊工作和病人治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悉心指导众多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可以说,麻醉师麻醉师是医疗行业中看似平静却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他们需要同时确保麻醉设备正常运行、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输液、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而且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小时。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有人指导,而苏医生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师。
在泰文秀博士的真诚支持下,泰克环(1984年生)、阮文草(1987年生)和黄氏柳(1985年生)等技术人员始终坚守岗位,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敬业精神,自信地做好本职工作。每当收获工作成果,他们都默默感恩,并不断努力,与苏博士携手,继续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我自己也曾经历过极其艰难的时期,所以我深知爱的价值。一位老师曾告诉我,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还要治愈心灵的创伤。在人们遇到困难或不开心的时候,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句关怀的举动,都是抚慰痛苦和失落、温暖人心的良药。我一直努力践行老师的教诲,用爱回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