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塔的国宝与愿望
(Baonghean.vn)——关于在南丹县红龙乡仁塔发现遗物盒的消息,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今天,我们有机会踏足这片土地,感受到在林江义安村朴素的外表背后,隐藏着巨大而令人赞叹的历史文化宝藏。然而,这些独特的价值却沉睡在时间的尘埃之下,令人惋惜。
义安省早期佛教的证据
仁塔遗址位于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红龙寺内,是当地居民文化和精神生活中的神圣场所。我们与红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洪山一起漫步在古老的土地上,触摸着因岁月而褪色的砖石,聆听着当地居民世世代代流传的关于14个世纪前佛教事业的故事,深深地被围绕着这座塔的神秘所吸引。尽管它只是一片废墟,但关于祖先留下的功业,许多疑问依然萦绕心头。
![]() |
南丹县红龙镇仁塔遗址,是分阶段修建的。图片来源:Thanh Duy |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法国学者就来此进行研究,但直到1985年,越南考古学家和省文化厅组织对仁塔地基进行发掘,洪隆地下的秘密才真正揭开。在层层草木之后,只有0.95米深的仁塔地基,呈阶梯状建造。奇特的是,砖块的排列方式无缝隙,无需粘合剂。在这里,研究人员收集了318件文物,包括各种尺寸和图案的瓦片和砖块。
鸿隆寺的寺主阮文全先生向我展示了一块砖,上面浮雕着佛像,坐在莲花座上,据说是用来装饰塔壁的。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发现了一块砖,上面刻有“郑官六年”字样,这意味着这块砖是唐朝郑官六年(公元623年)制作的。由此推测,仁塔建于7世纪初。
但这还不是仁塔最特别、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对塔基进行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装有舍利子的盒子。发掘报告明确指出:“这或许是越南首次发现这样的盒子。这个纯金盒子由金匠用冷冲压法制成,这种盒子与在缅甸发现的漆器舍利盒非常相似。”
![]() |
鸿隆寺寺长阮文全先生介绍仁塔的一块砖,上面刻有佛像,端坐莲花座上。图片来源:Nhat Le |
舍利盒分为盒盖和盒身两部分。盒盖呈长方形,四边微凹,形似屋檐。盒盖上方饰有六瓣圆形菊花纹饰。盒身呈长方形,边缘雕刻工艺精湛。盒身周围饰有莲花纹饰。据研究人员考证,塔的建造年代与舍利盒的埋葬年代一致。同时,这一发现也向后世揭示了佛教在义安省早期出现的部分面貌。
仁塔发现的舍利盒是越南政府总理认定的义安省三件国宝之一。
后代的担忧
仁塔遗址位于林河左岸,拥有众多独特的建筑特色、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艺术建筑,在其他地方实属罕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这处遗址仍未得到唤醒。红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洪山先生是本地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文化事业。在仁塔的故事中,这位乡主席始终希望,有朝一日这座遗址能够得到修复,并发扬仁塔的珍贵价值。
![]() |
洪隆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洪山(左)介绍仁塔遗迹。图片来源:Nhat Le |
自2012年起,红龙乡人民委员会就向南丹县人民委员会、各级各部门提交了关于修复仁塔的建议。此后,文化体育旅游部、乂安省人民委员会、文化体育厅和南丹县采取了许多行动,落实保护和修复红龙寺历史遗迹和修复仁塔的必要措施。几年前,在仁塔村通往遗址的道路正前方,就公布了建设保护和修复红龙寺历史遗迹和修复仁塔的投资项目详细规划。
但时至今日,尽管规划已随风雨褪色,但该项目仍停留在纸面上。范洪山先生说:“自2015年以来,相关机构、公社以及11户受影响家庭(其中包括4户被迫搬迁的家庭)都已做好土地收回记录。民众也同意在记录上签字,但迄今为止,该项目尚未实施。”
据悉,今年5月,义安省文化体育厅召开会议,批准该遗址修复施工图设计方案。会议由科学理事会、南丹县人民委员会代表和咨询单位共同出席。会后,文化体育厅厅长还宣布了提交设计方案审批前需落实内容的结论。
![]() |
宏隆寺历史遗迹保护修复及仁塔修复工程投资项目详细规划已公布,但已饱受时间的侵蚀。图片:Thanh Duy |
仁塔及其内部秘密的发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宝藏,让我们得以直观地了解乂安省土地和人民在时间长河中发展的一个阶段。因此,及时修复和保护仁塔不仅是洪隆(南丹)人民的愿望,也对以更专业的方式管理和保护文物至关重要,避免文物受到客观和主观影响的侵蚀,从而解答后世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