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力量——南丹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资源
南丹,这片人才辈出的土地,胡志明主席的故乡,如今已焕然一新,走向文明现代化,却又不失特色。这一成就源于国家的振兴政策,尤其源于一个核心因素:人民的力量!

人民的印记
宣红公社第七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里有明显的创新:5-7米宽的水泥路,种满了花草树木,挂满了彩旗,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文化馆占地近4000平方米,有游乐场、体育器材、网络等;这一切都是群众的贡献。
村民范文富先生说:“每天下午,村里的文化馆都挤满了人。老人散步,年轻人踢足球,孩子们玩耍。这个文化空间让人们变得更加乐观,生活更加紧密。”

在了解春红公社7村的办事模式和做法时,村支部书记张文心同志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群众的事。村里开展的各项活动和行动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从修建干净的房屋、美丽的花园、美丽的道路,到捐地铺路、捐资修建水泥路、石板路、亮化线路、修建文化馆等等,群众都积极参与,齐心协力。维护环境卫生、美化乡村面貌的意识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自觉。7村现已顺利建成,并被南丹县人民委员会评为“亮绿净美”村。

在南金公社,人民力量的印记更加清晰可见。南金公社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郑春雄同志说:“大家直接讨论办事方法,并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发展家庭经济、维护文化特色、保护生活环境等出力出力、出钱出力。
在南金乡,民众捐献了数千平方米土地,拆除了数千米的围墙、大门和附属设施,并投入数百亿越南盾用于扩建和铺设40多公里的道路。这展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特别是,许多农户在捐献土地后,还捐赠了3000万至4000万越南盾,用于帮助贫困家庭重建围墙和大门。

在南江乡,新农村建设运动蓬勃发展。人们不仅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项目贡献了心血和资金,而且成排的珍珠项链、花盆、石栏、壁画、旗杆系统、照明系统等也都由人们每天精心维护。
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功富同志说:“南江人民不再依赖国家,而是主动转变观念,转种、转业,增加收入,自觉改善生活环境。”

在南灵乡设定2023年建成先进新农村的目标时,南灵乡凭借人民的力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然而,经过审查,交通问题被认定为难以突破的“瓶颈”,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资源,而地方预算仍然有限。但南灵乡没有等待,而是选择了“依靠人民的力量,凭着信念”。

南灵公社以坚定的决心成立了三个“精干群众动员”小组,特别是委派党委常委同志直接担任组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每户,倾听群众心声,进行说服和动员。坚持贯彻“稳扎稳打,方能取胜”的方针,当群众不同意时,要坚持解释、对话,绝不放弃。
成果斐然。南灵公社157户农户自愿捐献近2000平方米土地,拆除2.6公里多围栏、27项辅助工程,捐款达110亿越南盾,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南灵公社“为村为家”的精神。凭借这些,该公社在一年内完成了13.5公里宽敞现代化乡村道路的建设。南灵公社从全县新农村建设垫底的公社,凭借着人民的力量,一跃成为南丹县先进新农村公社的典范。

在建设先进新农村和模范新农村的七年间(2017-2024),南丹县已动员群众捐款近2980亿越南盾;捐建42368平方米2土地、拆迁 28,980 平方米2围栏并贡献了超过 61,250 个工日。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都捐献了数十亿越南盾用于建设文化、交通和宗教事业。典型的是,黎南庆先生(金莲乡人)家族捐献了50亿越南盾用于修建大同村文化馆;王道荣先生(庆山乡人)家族捐献了20亿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村门和墓地;阮氏清兰女士(南金乡人)家族捐献了21亿越南盾用于修建烈士陵园和维修罗寺;阮江武先生(南灵乡人)家族捐献了25亿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

动员民众力量的经验教训
汲取了动员全民力量的经验教训,如今的南坛县面貌焕然一新。不仅风景优美,环境优美,而且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人民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为该县在2024年获得先进新农村标准认定奠定了基础,同时完成了示范新农村标准中42项内容中的40项,朝着发展旅游文化的方向迈进。
人民力量是南丹县建设模范新农村的可持续资源。县委常委、宣传民运部部长、南丹县政治中心主任边文忠同志在分享动员人民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时强调,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过程中,从县到基层各级党委、机关始终把发挥人民群众的正确作用作为主体,把“民知、民议、民做、民察、民受”作为基层各项工作的“指南针”。

南丹县注重做好群众动员工作,弘扬民主,建立信任,公开透明地开展基层活动。县委、县政府组织与群众直接对话,解决问题和困难。
该县还富有创造性地从基层组织开展模范行动,实施“光绿洁美村庄街区”模范、“光绿洁美平安友好学校”模范创建和复制,创建模范道路、模范小区、模范菜园、新农村标准园……从干部、党员到群众,一个组织、一个个人都不落下,齐心协力,为建设宜居的南丹而努力奋斗。

在南丹县建设文化旅游示范新农村的定位和目标中,“关键”因素依然是人民——一切发展的中心。人民的力量不仅是财政贡献、土地或劳动时间的来源,更是每个南丹居民的信念、自觉、团结和责任。
人民的力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继续是南丹县各地方努力建设模范新农村的可持续基础——在内容、形式、文化深度和人民方面都成为新型行政组织模式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