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仁塔千年传承
在洪隆(旧称南丹)中心地带,静谧的林河岸边,至今仍保留着一处遗址,其中流传着一个13世纪的传说——这里是义静佛教初火燃起的地方。当地人满怀敬意地称它为:仁塔寺。

托·努·蓬技术:鸿台 - 04/11/2025
------------------o0o-----------------
在洪隆(旧称南丹)中心地带,静谧的林河岸边,至今仍保留着一处遗址,其中流传着一个13世纪的传说——这里是义静佛教初火燃起的地方。当地人满怀敬意地称它为:仁塔寺。


秋日的清晨,薄雾仍笼罩着田野,通往仁塔村的小路迎面吹来拉姆河的凉风。古老的佛塔如今只剩下布满青苔的砖砌地基。但站在那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神圣,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静静地讲述着千年古迹。来自印度的印度教游客昆达尔·库马尔,兴奋地踏上了这片土地。
印度游客昆达尔·库马尔(Kundar Kumar)到访越南人民塔省,了解印度和越南之间的文化交流。照片:杜伊·康(Duy Khanh) 我来自佛陀的故乡,听说这里发现了佛陀的舍利,所以我非常激动能来此朝拜。我相信这个地方连接着越南和印度两种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Kundar Kumar 先生 - 印度游客
从一位游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塔不仅是一处考古遗址,也是拥有相同信仰和文化根源的人们的精神聚会场所。

1985年,越南考古学家挖掘出一座古老的寺庙地基,洪龙这片土地仿佛突然“苏醒”了。在不到1米厚的土层下,一座文物宝库逐渐浮出水面:300多块图案独特的砖瓦,以及前所未见的古代建筑线条。
历史研究员、副教授阮光洪博士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发现那座奇怪塔楼地基的第一天的激动心情:“我们发现了30多种不同类型的砖块。特别之处在于,这些砖块紧密地砌在一起,没有使用粘合剂,历经数千年依然坚固如初。这种建筑方法展现了古代人极高的技术水平。”

然后,在层层古砖之间,一块刻有“Trinh Quan Luc Nien”(公元627年)字样的砖块——作为时间标记——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研究人员由此确定,仁塔寺建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是越南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但最令科学家们“震惊”的是,在塔内发现了装有佛陀舍利的盒子。
这是越南第一座设有装有佛舍利的盒子的佛塔。
副教授,阮光宏博士

.png)
.png)

自那次发现以来,仁塔遗址已不再是普通的废墟。2017年,盛放佛陀舍利的匣子被总理认定为国家宝藏——一件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的独特文物。
越南佛教僧伽中央文化委员会主席释寿乐法师动情地说:“这不仅是越南佛教的遗产,也是全人类的遗产。在许多其他国家,类似的圣物都已遗失,但在越南,尤其是在义安省,这些圣物和舍利盒仍然完好无损。这是非常神圣的。”
释寿乐法师——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并提出保护仁塔文物价值的方案。照片:Thanh Trung 这不仅是越南佛教的遗产,也是全人类的遗产。在许多其他国家,类似的圣物都已遗失,但在越南——尤其是在义安省——这些圣物和舍利盒仍然完好无损。这是极其神圣的。
释寿乐法师——越南佛教僧伽中央文化委员会主席
目前,这件珍宝保存在义安博物馆,并受到严格的保护。馆藏与保护部负责人黄氏明女士介绍说:“文物盒存放在一个特制的保险库中,需要经过多层铁门才能打开。温度和湿度始终受到严格控制,以确保文物绝对安全。”
这些砖瓦和文物盒不仅是历史的证据,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今天的人们和几千年前的祖先的纽带。


在仁塔村,人们仍然怀揣着重建古塔的希望。阮氏莲女士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居民,她一生都生活在这里,头发已经花白,她动情地说:“我只希望寺庙能尽快重建,这样佛陀的舍利就能回到它应该在的地方。”
曾是鸿龙成员的阮氏红女士分享道:“过去,我们的祖先说这里曾有佛陀舍利。大家都希望仁塔寺能尽快修复,让人们有地方可以朝拜佛陀,实现愿望。”
当地政府也听取了这一愿望。金莲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黎忠和先生表示:“恢复仁塔普是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资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地政府愿意支持政策的实施。”
代表越南佛教僧团的释寿乐法师重申了他的决心:“如果我们被委任主持这座佛塔的修复工作,我们将组织一次科学研讨会,并进行深入研究,以真正体现唐朝精神的方式修复仁塔——既要保护古代价值,又要使其成为义安省的文化和精神旅游亮点。”
仁塔寺——虽然只剩下地基,却依然默默见证着越南佛教的传播历程。这里供奉的佛舍利印证了佛教很早就扎根于义静省——一个宗教与生活和谐共处、民心善良的地方。

昆达尔·库马尔先生认为:“仁塔寺修复后,一定会有很多来自印度和其他国家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不仅是为了瞻仰文物,也是为了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






或许,最神圣的不仅在于那正逐渐从地底苏醒的宝藏,更在于义安人民坚定不移的信仰。这份信仰承载着复兴传统的愿望,他们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林河畔的寺庙钟声能够再次响起,延续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精神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