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同街,即从雄福足球场到赫尔曼·格迈纳街的一段,虽然只有一条小巷(约3米宽),但车流量却很大。这条街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经常拥堵,由于道路狭窄,能见度低,交通事故频发。图片:阮明 |


一些市中心区的居民仍然不得不“忍受”狭窄小巷里的房屋。阮攸(中都坊)161号巷宽2-3米,深,蜿蜒曲折,拐弯处众多,数十户长期住户和许多学生宿舍鳞次栉比。在巷子里行走非常困难,不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还给防火工作带来困难。图片:阮明
 |
建筑材料堵塞人行道,导致交通完全中断。照片拍摄于黎茂坊阮标街22巷。摄影:阮明 |
 |
黎越条56号巷的部分路段宽度仅有约3米。由于卡车运输建筑材料难以到达,居民们难以修缮房屋。房屋的修建和维修阻碍了巷道的交通。图片:阮明 |



河辉塔街和阮文居街上的许多小巷,例如369巷和阮文居街(上图两张),都很窄,而且是死胡同,车只能停在门口倒车出去,掉头非常困难。住在这条巷子里的居民潘氏红玲女士分享道:“住在巷子里想买车的人只能买四座车,还要破门而入,非常不方便。” 图片:阮明
 |
在一些街区,人们自愿捐出土地开辟巷道,但未能扩大规模。吴文素街217号巷道虽然经过扩建,但原来的巷道非常狭窄。许多住户建得很牢固,而另一些人的土地本来就很狭窄,因此开辟后,巷道宽度只有约2米。住在这条巷道里的人们行动不便,生活也很困难。图片:阮明 |
 |
近期,市内一些居民区居民自发捐献土地,用于拓宽道路、收窄巷道。尽管这里是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但2017年,黎茂坊湖西洞街两侧的15户居民,分别捐献了1至5平方米的土地。2住宅用地上,许多居民拆掉了围栏和门柱,修直了道路,使道路更加宽敞整洁。图片:阮明 |
 |
在忠都坊10号街区,居民们捐献土地,拓宽了街区内所有10条巷道。街区原本只有近2米宽的窄巷,如今最小的巷道也已近4米宽;街区更加通透、美观、宽敞。图片: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