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DNA检测的悲喜剧
调解失败后,双方被迫诉诸法庭,争夺……一头牛的所有权。当局甚至不得不进行DNA检测以建立法律依据。这种看似罕见的故事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其根源在于人们自由放牧水牛和奶牛的习惯——这种由来已久的习俗正在造成诸多后果。
DNA 检测……针对水牛和奶牛
祥阳县人民法院刚刚通过DNA检测解决了一起牛纠纷案件。案卷显示,居住在安化乡安合村的罗文尚(Lo Van Thuong,1963年生)先生和罗氏温(La Thi On,1981年生)女士均认定,这头价值约500万越南盾的3岁母牛是由他们牛群中的一头母牛所生。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识别标记,双方无法通过常规方式证明所有权。

安化乡人民委员会多次组织调解,但均未成功,Thuong先生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介入。考虑到案件的复杂性,Tuong Duong县人民法院决定进行DNA检测,以确定涉案母牛与双方提供的母牛样本之间的血缘关系。采样过程在县人民检察院和相关机构的监督下公开进行。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畜牧研究所的鉴定结果显示,涉案牛属于罗氏安女士家属。祥阳县人民法院院长文公海表示,DNA检测是解决水牛和牛产权纠纷案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根据畜牧研究所的检测结果,法院判决将涉案牛归还罗氏安女士家属。同时,罗文尚必须按照之前的协议承担所有检测费用。原告也撤回了针对产权纠纷的诉讼。根据协议,罗文尚必须支付高达780万越南盾的费用,包括现场评估和DNA检测费用,这超过了涉案牛的价值。
.jpg)
或者最近,归合区人民法院与专门机构协调,通过 DNA 检测来裁决一头水牛的所有权纠纷。
具体来说,魏文清先生以1700万越南盾的价格将一头公水牛卖给了河文丹先生的弟弟。但河文丹先生声称这头水牛是他的,所以不同意出售。在多次请求周清乡人民委员会介入但无法解决此事后,河文丹先生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归合县人民法院院长陶文达表示,在调查过程中,Thanh先生称涉案水牛是他家一头母水牛所生,目前他家仍在饲养这头母水牛。因此,他向法院申请对母水牛与涉案水牛进行DNA鉴定。归合县人民法院介入并组织了DNA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根据Thanh先生的证词,母水牛与涉案水牛确实存在血缘关系,即亲生母亲和孩子。据此,法院判决魏文清先生为该头水牛的合法所有人。
需要改变散养放牧习惯
导致水牛和奶牛发生纠纷,甚至需要进行DNA检测才能确定所有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于高地人长期以来的散养放牧习惯。
由于地势辽阔、人烟稀少以及自然耕作方式,许多农户经常将牛和水牛在森林和田野中放牧数日,既无人照管,也没有专门的识别措施,因此很容易发生牛群混淆。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清晰的识别标记,农户无法证明所有权,被迫求助于DNA检测——这既复杂又昂贵,影响了村民的感情,并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阮公峰先生 - 桂峰区人民法院院长
事实上,由于放牧水牛和奶牛的习惯,已经发生了许多与安全和秩序有关的复杂事件。例如,在归州县和桂峰县,一伙人趁着森林放牧时间偷盗水牛和奶牛,然后将其卖给屠宰场老板。在短时间内,该团伙成功实施了8起案件,抢走了9头水牛和奶牛,总价值超过1.7亿越南盾。
或者在昆强县,仅仅因为放牧过程中发生冲突,一群人就肆无忌惮地用刀砍倒了该地区两户人家的近千棵相思树。这种报复性和破坏性的行为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家庭之间的矛盾升级到紧张的程度。
祥阳县安化乡乡长邓文远先生表示,放牧水牛和奶牛不仅会给财产管理带来困难,还会造成诸多后果。水牛和奶牛混养很容易引发纠纷和盗窃;很多案件都需要执法部门来处理。“虽然乡里没有记录到任何具体案例,但在很多其他地方,放牧过程中的小冲突可能会升级为报复行为、破坏财产和扰乱秩序。”邓文远先生说道。

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即使是进行DNA鉴定来确认牛的身份,也需要改变耕作习惯,尤其是放弃散养的习惯。因为DNA鉴定既费钱又费时,还会影响邻里关系。放牧牛群不仅容易造成混乱和损失,还可能破坏他人的庄稼、引发冲突或被盗贼利用。
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人们应该以可控的方式饲养牲畜,例如圈养或用围栏和专人放牧。同时,有必要通过简单的方法主动识别牲畜,例如佩戴耳标、在水牛和母牛身上系上彩色布绳或独特的符号。这些措施易于实施,成本效益高,有助于轻松识别事件,避免昂贵的DNA检测。当人们改变畜牧观念,主动管理牲畜时,就能减少疾病,防止盗窃,维护社区和谐。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向,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尤其是当今山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