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宝光寺管理委员会介绍,宝光寺建于陈朝末期,位于忠古乡(现金莲乡)玉亭村。该寺的越南名称为“大寺”(Dat Pagoda)。图片:Huy Thu |
 |
大寺院内至今仍保留着一块高约1.6米、宽约0.9米的古石碑,矗立在寺院前。据文献记载,这块石碑立于黎丹宗时期,即永寿三年(1621年),题为“永寿,三谷月光最长的一年”,至今已有400年历史。摄影:辉秋 |
。


石碑有两面,正面刻有大字:“忠善保光图碑”(宝光塔碑,钟山)背面有一行字“十方信众积德行善”。碑缘及碑额饰以花纹、双龙朝日、水波纹等图案,十分精致。碑正面25行,背面11行。全碑文字约1500字,至今清晰可见。摄影:Huy Thu
 |
碑文内容记述了1617年大寺大规模修复的经过,其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碑文还记载了当时义安省的几位著名人士,例如光先圣禄大富阮黄台、杜志辉洙黄义福、邓智厚富仁黄氏玉宝等,他们都曾为修复大寺而奋起抗争。碑文背面记载了为修复大寺而捐资立功的人们的名字。碑文由……此文由刑部尚书、东宫大学士、翰林院导师义溪侯、楚国侯和雪阳阮黎顺撰。宝光塔古碑是珍贵文物,具有研究历史、宗教、艺术等诸多价值。图片:Huy Thu |
 |
宝光寺至今仍保留着四尊古代石像,供奉在用红土砌成的佛坛上。据宝光寺管理委员会主席黄氏花女士(68岁)介绍,宝光寺沦为废墟时,大部分古代石像已佚失。幸运的是,宝光寺修复后,人们发现了四尊古代石像,其中三尊已无头。图片:Huy Thu |



这些雕像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雕刻成冥想的姿势,身着纹饰简单的衣服,双手交叉放在大腿上,每尊雕像的背后都有一个深约4厘米、直径约6厘米的圆孔。摄影:Huy Thu
 |
这尊石首佛像高约0.7米,呈打坐状,一手扶于大腿,一手上举,面朝前方。佛像布局均衡和谐,线条柔和。摄影:Huy Thu |



据何女士介绍,这尊佛像是由两个乡的两个人带回来的。佛像的主体由金莲乡黄竹村的一个人带回,放在花园里,2015年又把佛像带回了佛塔。佛像的头部是1982年南灵乡的一个人在田里发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们发现大佛塔里有一尊石像,于是就把头部带了回来,果然,把头部放在佛像主体上,两者完全吻合。图片:Huy Thu
 |
在义安省的实地考察发现,在现存的佛塔中,大部分都是木造佛像。可以说,这些古代石佛像在我省实属罕见。宝光寺的佛教徒对此深感欣慰,并始终保持着对古代佛像的保护意识。图片:Huy Thu |
 |
除了古老的石碑和石像,宝光寺还有数十根巨大的、纹路深邃、雕刻精美的石柱,掩映在茂密的森林之中。宝光寺(大塔)位于钟山遗址群内,是金莲县的一座大型佛塔,风景秀丽:“最欢乐的景象是秋市/佛塔之上,市集之下,钟楼之间。” 图片:Huy Thu |